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复杂,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EB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性因素(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如异物反应、代谢性疾病),发现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检查并密切观察其变化。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儿童感染EB病毒后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等表现。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可累及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结一般质地中等,可有压痛。
疱疹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当口腔、面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时,附近的颈部淋巴结可能肿大。儿童因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疱疹病毒侵袭,进而引发颈部淋巴结反应性肿大。
其他病毒:例如风疹病毒感染,在风疹发病过程中,颈部淋巴结也常受累肿大,一般在出疹前1-2天颈部淋巴结开始肿大,随后全身出现皮疹,肿大的淋巴结通常先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2.细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容易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儿童咽部感染链球菌后,细菌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累及颈部淋巴结,表现为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质地较硬,活动度尚可。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常合并颈部淋巴结炎,此时颈部可触及肿大且有压痛的淋巴结。
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局部的葡萄球菌感染,如疖肿等,若感染扩散,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容易发生皮肤破损,从而使葡萄球菌侵入,引发局部感染并累及颈部淋巴结。
二、非感染性因素
1.免疫性疾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其中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表现。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患儿会出现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其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为非特异性肿大,质地可因病情活动程度而有所不同。
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除了颈部淋巴结肿大外,还可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血尿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儿童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颈部淋巴结肿大往往是全身免疫反应的一部分。
2.肿瘤性因素
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白血病细胞浸润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同时患儿还可能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例如,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骨髓穿刺检查可发现大量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这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而颈部淋巴结肿大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之一。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也可发病。颈部是淋巴瘤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可孤立存在或融合成团。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常以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通过淋巴结活检可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可见里-施细胞等特征性细胞。
3.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异物反应:儿童玩耍时可能将小异物误入颈部等部位,引起局部异物反应,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例如,儿童将小珠子等异物吸入后,可能通过淋巴系统引起颈部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性肿大。
代谢性疾病:某些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也可能累及颈部淋巴结,导致其肿大,但相对较为少见。例如,戈谢病等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酶的缺乏,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可引起淋巴结肿大,不过此类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极低。
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较为复杂,感染性因素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但非感染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当发现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淋巴结超声、必要时进行淋巴结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观察淋巴结肿大的变化情况,如大小、质地、活动度等,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