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方法分为体内试验法(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斑贴试验)和体外试验法(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人群;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进行检测有不同注意事项,检测前需避免服用影响结果的药物、告知医生病史、注意当天检测部位皮肤清洁等,检测后皮肤试验和血清检测也分别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体内试验法
1.皮肤点刺试验:该方法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会在1520分钟内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周围伴有红晕。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单、痛苦小、出结果快,适用于大多数年龄段人群,但对年龄过小不能配合的婴幼儿需谨慎操作。有皮肤划痕症、皮肤广泛病变等皮肤疾病患者不适用此方法。
2.皮内试验:是将过敏原溶液注射到皮内,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皮内试验比皮肤点刺试验更敏感,但可能引起较强烈的局部反应甚至全身反应,因此在试验前需做好急救准备。该方法常用于评估对某些药物、昆虫毒液等的过敏情况。不过,由于其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在儿童中使用更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含有过敏原的贴片贴在患者背部或前臂皮肤上,48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如果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表现,则提示对该过敏原过敏。斑贴试验适用于怀疑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适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难以长时间保持贴片位置而影响检测结果。
二、体外试验法
1.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该方法不受药物、皮肤状态等因素影响,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皮肤试验的患者,如皮肤划痕症患者、正在服用抗组胺药物等影响皮肤试验结果的患者,以及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皮肤试验的婴幼儿。但该方法检测费用相对较高,且出结果时间较长。
2.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通过检测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来判断机体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但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皮肤较为娇嫩。在进行皮肤试验时,需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合适的过敏原种类,避免过度检测。对于年龄过小不能配合的婴幼儿,优先考虑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同时,检测过程中需家长陪伴安抚,减少儿童的恐惧和哭闹。检测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进行过敏原检测前,需评估其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检测。皮肤试验可能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反应迟钝等因素影响结果判断,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能更适合。检测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孕妇:孕妇进行过敏原检测需谨慎,尤其是体内试验法可能会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一般优先选择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综合评估检测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四、检测前准备
1.避免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在进行皮肤试验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皮肤反应的药物,具体停药时间需根据药物种类和医生建议确定。
2.告知医生病史:检测前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检测当天注意事项:检测当天不要在检测部位涂抹化妆品、护肤品等,保持皮肤清洁。尽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便于检测操作。
五、检测后注意事项
1.皮肤试验后:皮肤试验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轻微反应,一般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自行消退;若出现严重的红肿、水疱、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
2.血清检测后:采血部位需按压片刻至不出血,避免沾水。检测后可正常饮食和活动,但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待检测结果期间,要保持与医生的沟通,以便及时了解检测情况并制定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