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
盆腔淤血综合征常见症状多样,包括下腹部慢性坠胀性疼痛,月经前数天加重,站立、劳累等后加剧,还有腰骶部双侧性疼痛,月经异常如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白带增多,性交痛,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症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不同人群症状有别,年轻未生育女性可能因担心生育而焦虑加重紊乱症状,应调整心态、及时就医、避免久站久坐;生育后女性因盆底肌松弛症状更明显,产后要充分休息,可做盆底肌康复训练;老年女性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家人要多关怀,治疗选负担小的方式,日常注意保暖。
一、盆腔淤血综合征常见症状
1.下腹部疼痛:这是盆腔淤血综合征最主要症状。疼痛多为慢性、坠胀性,范围多在耻骨联合上区及两侧下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臀部及大腿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常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月经来潮后或结束后减轻。长时间站立、劳累、性交后疼痛也会加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腹部压迫感,似有重物压迫。其产生原因是盆腔静脉淤血,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
2.腰骶部疼痛:常为双侧性,多在腰骶部中央或两侧,有时可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症状在站立、弯腰、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或腰部热敷后可缓解。这主要是由于盆腔淤血波及到腰骶部的神经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牵涉性疼痛。
3.月经异常:常见月经量增多,一般较以往月经量增多1/3左右,这与盆腔淤血导致子宫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增生有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可延长23天,少数患者会有经前期点滴出血。另外,痛经也是常见表现,多在月经前数天开始,月经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这与月经期间盆腔充血进一步加重有关。
4.白带增多:多为白色、稀薄,无异味。主要是因为盆腔淤血使宫颈及阴道黏膜渗出增加所致,一般不伴有瘙痒、灼热等不适。
5.性交痛: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女性可能感到下腹部或盆腔深部疼痛。这是由于性交时,生殖器官充血,使原本就处于淤血状态的盆腔进一步充血,加重了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引发疼痛。
6.泌尿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但尿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这是因为盆腔淤血波及到膀胱周围组织,对膀胱产生刺激。另外,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这可能与盆腔内压力增高,影响了膀胱的正常排尿功能有关。
7.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患者可出现疲劳、乏力、失眠、多梦、烦躁、抑郁等症状。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及盆腔淤血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8.外阴及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外阴部静脉曲张,表现为外阴部皮肤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呈蚯蚓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尤其是小腿部位,站立时明显,平卧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减轻。这是因为盆腔静脉淤血,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外阴及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出现静脉曲张。
二、不同人群症状特点及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年轻未生育女性患盆腔淤血综合征,除上述常见症状外,可能会因担心疾病影响生育而产生焦虑情绪,进一步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建议此类患者积极调整心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因为早期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对生育功能的潜在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2.生育后女性:生育后的女性由于盆底肌肉松弛,可能使盆腔淤血综合征症状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产后过早进行体力劳动,会加重盆腔淤血。因此,生育后的女性在产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活动。可进行适当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盆腔淤血综合征,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同时,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耐受能力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家人要给予更多关怀和照顾。治疗时要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老年女性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避免受寒加重盆腔淤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