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呕吐发烧是什么原因
宝宝出现腹泻、呕吐发烧可能由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诺如,细菌如大肠、沙门)、非感染因素(饮食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环境如腹部受凉、温度变化)及其他因素(全身性感染、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引起,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情况,精神状态尚可、体温不高可先非药物处理,若出现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新生儿更应谨慎尽早求治。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感染后会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宝宝出现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同时可伴有呕吐,部分宝宝会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通常在1周左右,发热一般持续2-3天。
2.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以冬季较多。诺如病毒感染也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宝宝腹泻、呕吐,呕吐多为胃内容物,腹泻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同时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8-39℃左右,病程相对较短,多数在2-3天内恢复。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宝宝腹泻、呕吐、发热。例如产毒性大肠杆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宝宝感染后会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便,伴有呕吐,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感染的大肠杆菌类型和宝宝的个体差异而异。
2.沙门菌:常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contaminatedeggsorpoultry)引起感染。宝宝感染沙门菌后,会出现腹泻,大便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同时有呕吐、发热症状,发热程度不一,部分宝宝体温可较高,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病情迁延。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喂养量过多、过少或饮食突然改变,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呕吐、发烧。例如一次性给宝宝喂食过多辅食,超过了宝宝胃肠的消化能力,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出现上述症状。
2.食物过敏:部分宝宝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食用后会引起肠道的变态反应,出现腹泻、呕吐,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皮疹、发热等症状。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在摄入牛奶制品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
(二)环境因素
1.腹部受凉:宝宝的腹部如果受到寒冷刺激,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呕吐,部分宝宝可能伴有发热。特别是在夜间,宝宝踢开被子导致腹部着凉的情况较为常见。
2.温度变化:气温的急剧变化,如从炎热的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的环境,宝宝的身体需要时间适应,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例如季节交替时,宝宝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其他因素
(一)全身性感染
除了胃肠道局部的感染外,宝宝身体其他部位的全身性感染也可能引起腹泻、呕吐、发烧。例如呼吸道感染,由于感染病原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宝宝患有肺炎时,也可能同时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表现。
(二)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特别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的情况更为明显,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高发人群。
当宝宝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腹泻和呕吐的次数及性状等。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尚可,体温不是很高(一般小于38.5℃),可以先通过调整饮食(如适当减少喂养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等非药物方式进行初步处理。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体温持续升高(大于38.5℃且经物理降温不退)、腹泻频繁(每天大便次数很多,且大便量多、性状严重异常)、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进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由于其机体抵抗力更弱,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谨慎对待,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