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护理涵盖病情监测(呼吸状况、症状变化)、生活护理(环境、休息活动)、饮食护理(营养、液体)、呼吸道管理(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功能锻炼)、用药护理(药物种类作用、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护理要点,需多方面细致护理以保障患者健康。
一、病情监测护理
1.呼吸状况监测:对于慢阻肺患者,需密切关注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变化可能更不明显,应更细致观察。例如,正常成年人静息时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提示病情变化。定期记录血氧饱和度,可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一般要求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低于此值需及时就医。
2.症状变化监测:留意咳嗽、咳痰的情况,包括痰液的颜色、量等。如痰液由白色黏液痰转为黄色脓性痰,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慢阻肺患者,还需关注是否出现心悸、胸闷等心功能不全相关症状。
二、生活护理
1.环境管理: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18-22℃,湿度50%-60%。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要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吸烟史的患者,应严格避免二手烟及三手烟暴露,因为烟雾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慢阻肺症状。
2.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急性加重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呼吸肌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人,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因体力不支发生意外。
三、饮食护理
1.营养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保证机体营养需求。例如,可食用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合并有糖尿病的慢阻肺患者,需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2.液体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四、呼吸道管理
1.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坐位或半卧位,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用力咳出痰液。对于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可协助拍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老年人咳痰无力时,要注意防止痰液堵塞气道。
2.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增加膈肌活动度,改善呼吸功能。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2-3次,长期坚持可改善肺功能。
五、用药护理
1.药物种类及作用:慢阻肺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祛痰剂(如氨溴索等)。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祛痰剂能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用药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吸入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使用吸入剂后要漱口,防止药物在口咽部残留引起不良反应。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真菌感染等副作用。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儿童慢阻肺患者: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护理时需特别注意。要避免儿童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室内卫生。在用药方面,应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剂量标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慢阻肺可能影响儿童的肺功能发育。
2.老年慢阻肺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护理时要更加注重安全。在生活护理中,要防止老年人跌倒,保持地面干燥,协助老年人行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老年人的体能适当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
3.妊娠期慢阻肺患者:妊娠期慢阻肺患者的护理需兼顾胎儿健康。在用药方面,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用药前需咨询医生。病情监测时要注意孕妇及胎儿的状况,如胎心、胎动等。呼吸功能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通气影响胎儿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