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炎性乳腺癌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等任何象限,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皮肤有弥漫性红肿、橘皮样改变等显著表现;部分患者乳房内不易触及明显肿块,若能触及质地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有低热等发热及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病程进展迅速,数周内病情可明显进展。
一、发病部位特点
炎性乳腺癌好发于乳腺的任何象限,但外上象限相对较为多见。其发病部位的皮肤通常会出现明显改变,与其他类型乳腺癌在发病部位皮肤表现上有差异,比如普通乳腺癌可能局部皮肤仅有肿块等表现,而炎性乳腺癌发病部位皮肤改变更为显著。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不过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患炎性乳腺癌时,发病部位的皮肤改变等特点在严重程度和发展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年轻女性可能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些。
二、皮肤表现特点
1.皮肤红肿:患侧乳房皮肤会出现弥漫性红肿,类似炎症表现,但并非感染引起。这种红肿范围往往较广,可累及大部分乳房皮肤。研究表明,炎症性改变是炎性乳腺癌区别于其他乳腺癌的重要皮肤特征之一,其红肿是由于肿瘤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进而引起皮肤水肿,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所致。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等功能,间接影响炎性乳腺癌皮肤红肿等表现的发展,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可能促使肿瘤进展,加重皮肤红肿程度。
2.皮肤橘皮样改变:皮肤可出现类似橘皮样的外观,这是因为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后,毛囊及毛囊孔周围出现许多点状凹陷,形成橘皮样外观。与非炎性乳腺癌相比,炎性乳腺癌的橘皮样改变往往更为明显且范围更广,发展速度更快。对于有乳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病史等,出现橘皮样改变时更应警惕炎性乳腺癌的可能,因为原有病史可能会影响机体对乳腺病变的反应,使得炎性乳腺癌的皮肤表现更具特殊性。
三、乳腺肿块特点
1.肿块不易触及:部分炎性乳腺癌患者乳房内可能不易触及明显的肿块,这与肿瘤细胞在乳腺组织内弥漫性生长有关,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组织,而不是形成局限性的肿块,所以通过触诊可能难以发现明确的肿块,这也是炎性乳腺癌容易被误诊的原因之一。从性别角度看,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乳腺癌,而炎性乳腺癌在女性中的表现虽然有上述特点,但在男性炎性乳腺癌患者中,肿块不易触及等特点可能同样存在,只是相对更为罕见。
2.肿块质地:若能触及肿块,其质地往往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并浸润周围乳腺组织,导致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晰,活动受限。年龄较小的患者患炎性乳腺癌时,由于乳腺组织相对较嫩等特点,肿块质地等表现可能在触感上与成年患者有所不同,但本质的病理基础是一样的,都是肿瘤细胞的弥漫浸润导致。
四、全身症状特点
1.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吸收热。发热程度一般多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情况。在生活方式上,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出现炎性乳腺癌相关发热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机体对发热的耐受以及后续的治疗等,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需要更谨慎地处理炎性乳腺癌相关的全身症状。
2.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以及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状态。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相对衰退,出现全身不适症状时可能会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支持性治疗来改善全身状况,以配合炎性乳腺癌的进一步诊疗。
五、病程进展特点
炎性乳腺癌病程进展往往较为迅速,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可能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周内病情就会有明显进展,如皮肤红肿范围扩大、肿块浸润范围加重、全身症状加重等。这与肿瘤细胞的高侵袭性和快速增殖特性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病程进展速度可能有所差异,年轻患者由于机体代谢等相对旺盛,病程进展可能更快,而老年患者相对较慢,但总体来说炎性乳腺癌整体病程进展比一些非炎性乳腺癌类型要快很多,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