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检查方法包括视诊,观察皮肤病变外观及细节特征;触诊,触摸病变部位质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皮肤镜检查,利用仪器放大图像观察细微结构,用于可疑病变初步筛选;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有切取、钳取、刮取等方法;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分别用于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病变范围及侵犯情况、评估深部软组织等情况。
一、视诊
1.观察皮肤病变外观:医生会首先对皮肤进行全面的肉眼观察,查看是否有异常的皮肤损害。例如,正常皮肤与病变皮肤在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皮肤癌的病变可能表现为颜色不均匀,如出现黑斑、白斑、红痣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且可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皮肤癌的好发部位有所不同,如老年人曝光部位(面部、颈部、手背等)更易出现皮肤癌,男性阴囊部位也需关注。有长期日光暴露史、有皮肤癌家族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2.注意病变的细节特征:仔细观察病变处是否有溃疡、出血、瘙痒、脱屑等情况。皮肤癌的病变可能会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或者表面有结痂、出血等表现。
二、触诊
1.触摸病变部位质地:医生用手触摸皮肤病变部位,感受其质地是柔软还是坚硬,是否有结节感等。皮肤癌的病变部位质地可能与正常皮肤不同,例如基底细胞癌通常质地较硬,而有的鳞状细胞癌可能有一定的硬度变化。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深度以及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触诊时的力度和关注点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皮肤较娇嫩,触诊时需更加轻柔。
2.检查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病变与周围皮肤、皮下组织等的粘连情况,是否可以推动等。如果病变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侵犯范围较广。
三、皮肤镜检查
1.原理及优势: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皮肤表面图像的仪器,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皮肤病变的细微结构。它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反射和折射光线来呈现皮肤表皮和真皮浅层的特征。皮肤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皮肤癌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肉眼观察更加细致,能够发现一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病变特征。例如,利用皮肤镜可以观察到皮肤病变处的血管形态、色素分布等情况,这些特征对于皮肤癌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可疑的皮肤病变,尤其是那些外观不典型,但又高度怀疑皮肤癌的情况,皮肤镜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选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
四、病理活检
1.活检的必要性:病理活检是确诊皮肤癌的金标准。当通过视诊、触诊、皮肤镜检查等初步怀疑为皮肤癌时,需要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通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类型等。
2.活检的方法
切取活检:对于较大的病变,可以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病变较大、能够完整切取的情况。
钳取活检:用活检钳夹取小块病变组织进行检查,适用于较小的病变或位置较表浅的病变。
刮取活检:用刮匙刮取病变部位的组织,适用于一些表面病变。病理活检后,患者需要注意病变部位的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病理活检时,要更加注重安抚,减少其恐惧心理,同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对于一些皮肤癌,尤其是怀疑有深部组织侵犯或转移的情况,超声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超声检查利用声波的反射来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结构。例如,对于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皮肤癌患者,超声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皮肤癌病变的范围以及是否侵犯深部组织、骨骼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皮肤癌病例,CT检查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头颈部的皮肤癌,CT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3.MRI检查:MRI检查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皮肤癌侵犯深部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情况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征。例如,对于眼部周围的皮肤癌,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与眼球、眼眶内组织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