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胸膜炎是胸膜炎发病超3个月的慢性阶段,病因有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病理生理表现为胸膜增厚粘连,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针对基础病因,需综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处理。
一、病因相关情况
感染因素:若患者曾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未彻底治愈,结核杆菌持续刺激胸膜,就可能导致陈旧性胸膜炎。对于儿童患者,若感染结核杆菌,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更容易发展为慢性的陈旧性胸膜炎情况;而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结核杆菌后也较难迅速清除,增加了发展为陈旧性胸膜炎的风险。一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胸膜炎,进而发展为陈旧性胸膜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有所不同,比如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的人群,感染相关病菌的概率相对较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胸膜,引发胸膜炎,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就会发展为陈旧性胸膜炎。在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相对而言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不同年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对胸膜炎病情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年轻患者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可能在疾病初期有更明显的免疫反应,但也可能因为自身修复能力较强而出现不同的转归情况。
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可导致胸膜炎症,若肿瘤持续存在并侵犯胸膜,也会使胸膜炎转为陈旧性。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相关恶性肿瘤导致陈旧性胸膜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不同年龄的肿瘤患者,其身体状况和对疾病的耐受程度不同,比如老年肿瘤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会影响胸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二、病理生理表现
胸膜在炎症过程中,急性期会有渗出等病理改变,而到了陈旧性阶段,可能会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等情况。胸膜增厚会影响胸膜的正常功能,比如影响肺的呼吸运动等。对于儿童患者,胸膜增厚可能会对其胸廓发育和肺功能发育产生影响,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胸膜的异常改变可能干扰正常的胸廓扩张和肺组织的生长;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可能已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胸膜增厚粘连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的障碍,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对更明显。
三、临床表现特点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会有胸痛、胸闷等表现,胸痛可能为隐痛或牵拉痛等。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导致的陈旧性胸膜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述症状不够准确,往往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呼吸情况、活动后的表现等;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其他疾病,胸痛等症状可能被掩盖或不典型。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咳嗽等症状,咳嗽的程度和频率也因个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体征方面:可能会有胸膜摩擦感、胸膜摩擦音消失等情况,或者可触及胸膜增厚导致的胸廓局部异常等体征。对于儿童检查体征时需要更加轻柔、耐心,老年患者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等因素。
四、诊断相关要点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膜增厚、粘连等情况;胸部CT检查对于胸膜增厚的程度、范围等观察得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陈旧性胸膜炎的病变情况。在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老年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考虑其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一些炎症指标的异常,如血沉增快等,但这些指标不是特异性的,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可能有不同的背景值,需要医生进行全面分析。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对于陈旧性胸膜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结核性陈旧性胸膜炎,可能需要抗结核治疗,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可能需要针对自身免疫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肝肾功能影响等问题。同时,对于胸膜增厚严重影响肺功能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等治疗手段,但手术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是否可行。
总之,陈旧性胸膜炎是胸膜炎的慢性阶段,其病因多样,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