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左下腹痛的原因多样,肠道相关原因有肠痉挛(儿童肠道功能未完善,饮食因素易致,多见于3-12岁不规律饮食儿童)、肠炎(感染性肠炎分病毒和细菌感染,各年龄段可发病,不洁饮食或既往感染史者易患)、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偏食、不注意卫生有关);泌尿系统相关原因有左侧输尿管结石(饮水少易致,各年龄段可发,较大儿童相对多见)、左侧肾盂肾炎(细菌感染致,儿童免疫力低易患,婴幼儿及有泌尿系统畸形病史者风险高);女童妇科相关原因有左侧附件炎(青春期多见,盆腔卫生不良等易引发);腹壁及肌肉相关原因有肌肉拉伤(活泼好动儿童剧烈运动时易发生);其他原因有过敏性紫癜(3-14岁儿童易患,有过敏史者风险高),儿童左下腹痛时家长应观察并及时就医,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预防。
一、肠道相关原因
1.肠痉挛
发生机制: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肠痉挛。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等,导致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左下腹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因摄入过量冷饮后发生肠痉挛的比例较高。其疼痛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可自行缓解。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多见于3-12岁儿童,若儿童平时饮食不规律、爱吃零食,会增加肠痉挛的发生风险。
2.肠炎
感染性肠炎: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肠炎。病毒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儿童多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左下腹痛。例如轮状病毒肠炎,在秋冬季节高发,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除了左下腹痛外,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患儿有左下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其发病与儿童不注意手卫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生活方式有关。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有不洁饮食史的儿童更易患感染性肠炎。若儿童既往有肠道感染病史,再次发生肠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3.肠道寄生虫感染
常见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感染。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时可能刺激肠道,引起左下腹痛。儿童多有偏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例如,蛔虫感染的儿童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等表现,粪便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卵。
二、泌尿系统相关原因
1.左侧输尿管结石
形成机制:儿童左侧输尿管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多与代谢因素、尿路梗阻等有关。结石刺激输尿管黏膜,引起痉挛性疼痛,表现为左下腹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如果儿童平时饮水过少,尿液中矿物质浓度过高,容易形成结石。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但相对多见于较大儿童。
2.左侧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左侧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炎症刺激肾脏包膜及周围组织,导致左下腹痛,同时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肾盂肾炎。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婴幼儿由于尿路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肾盂肾炎。有泌尿系统畸形等病史的儿童患肾盂肾炎的风险增加。
三、妇科相关原因(女童)
1.左侧附件炎
发病机制:女童左侧附件炎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盆腔感染等情况可能累及左侧附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刺激附件组织导致左下腹痛,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多见于青春期女童,若有盆腔卫生不良、临近器官感染蔓延等情况,容易引发左侧附件炎。
四、腹壁及肌肉相关原因
1.肌肉拉伤
发生情况:儿童活泼好动,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可能导致左侧腹壁肌肉拉伤,引起左下腹痛。疼痛在运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局部可能有压痛。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多见于爱运动的儿童,尤其是进行剧烈运动时未做好充分热身的儿童。
五、其他原因
1.过敏性紫癜
发病机制:这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累及肠道时可引起左下腹痛,同时伴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血尿等表现。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多见于3-14岁儿童,有过敏史的儿童发生过敏性紫癜的风险较高。
当儿童出现左下腹痛时,家长应密切观察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并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血常规、粪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