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黏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非典型增生累及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常见于宫颈、食管、皮肤等部位,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诊断,多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不同人群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原位癌的定义
原位癌是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早期癌。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等。
(一)细胞层面特征
在细胞形态上,原位癌的细胞具有异型性,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且癌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基底膜以上区域。从组织学角度看,上皮的结构层次被破坏,但基底膜保持完整,这是与浸润癌的重要区别点,浸润癌会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二、原位癌的好发部位及相关情况
(一)常见好发部位
1.子宫颈:子宫颈原位癌较为常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在女性中,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宫颈原位癌。
2.食管:食管原位癌也时有发生,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过热、过辣、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食物,会增加食管发生原位癌的风险。
3.皮肤:某些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的皮肤部位可能发生原位癌,例如长期日光暴露的皮肤区域。
(二)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1.年龄:不同部位的原位癌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病趋势。例如,子宫颈原位癌在性活跃期的女性中相对更易出现,而皮肤原位癌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皮肤老化、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发病几率可能相对较高。
2.性别:一般来说,子宫颈原位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而皮肤原位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情况与皮肤暴露情况等因素相关,总体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倾向,但在一些特定职业等因素影响下可能有不同表现。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患肺部、食管等部位原位癌的风险会增加。例如,吸烟会使肺部上皮细胞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的刺激,导致细胞发生异型性改变,增加原位癌的发生几率;酗酒会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下容易引发食管原位癌等病变。
三、原位癌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对于一些发生在身体浅表部位或内部器官的原位癌,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等情况。例如,乳腺原位癌通过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内是否有异常的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但超声检查对于一些微小的原位癌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身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对于发现一些深部组织的原位癌有一定帮助。例如,肺部原位癌通过胸部CT检查可能发现肺部小的结节样病变,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病理学检查
1.活检: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诊断原位癌的金标准。例如,对于皮肤可疑的原位癌病变,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情况,以确定是否为原位癌以及病变的具体类型等。对于子宫颈病变,通过宫颈活检可以明确宫颈上皮是否发生原位癌等病变情况。
四、原位癌的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原位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例如,子宫颈原位癌可以通过宫颈锥切术等手术方式将病变组织切除,保留子宫等器官的功能;皮肤原位癌可以通过局部切除术将病变的皮肤组织切除,根据病变范围等情况决定切除的范围大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要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确保切缘阴性,即切缘处没有癌细胞残留,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老年原位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恢复相对较慢,所以需要更加精心的照料。
2.儿童人群:儿童原位癌非常罕见,若发生儿童原位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尽量减少对儿童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心理关怀,因为儿童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3.女性人群(以子宫颈原位癌为例):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子宫颈原位癌时,在治疗上需要更加权衡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可能会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如宫颈冷刀锥切术等,同时要密切随访,观察术后宫颈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