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区别是什么
急性支气管炎是自限性下呼吸道疾病,由病毒感染起病急、病程短,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咳嗽咳痰,胸部X线多无异常,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咳嗽咳痰每年持续3月以上超2年,X线有肺纹理等改变,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增强体质,不同人群患病有不同特点及治疗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程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自限性的下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较急,病程相对较短,一般在3周内,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过度劳累、受凉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从而诱发。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逐渐进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吸烟、接触职业粉尘等的人群,与长期有害气体及颗粒的慢性刺激有关。
二、症状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继而可伴有咳痰,可为白色黏液痰或黄色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一般持续7-10天,若合并细菌感染,咳痰可变为脓性且量增多,咳嗽也可迁延不愈。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前可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或气急,早期在劳累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气急。
三、影像学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异常表现,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这是因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在X线上的表现不典型。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时,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四、诊断依据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病史(如上呼吸道感染史等)、临床表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及体格检查,一般结合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等检查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后,可作出诊断。
五、治疗原则
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同时进行祛痰、镇咳治疗,如使用上述祛痰镇咳药物;伴有喘息时可加用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沙丁胺醇等。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如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加强锻炼等。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呼吸道黏膜娇嫩,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在治疗上,镇咳祛痰药物的选择需谨慎,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而慢性支气管炎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若儿童有长期咳嗽等类似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需仔细排查其他疾病。
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较多,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肝肾功能下降,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发作时更易出现缺氧等情况,需密切监测血氧等指标。在缓解期,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度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急性发作。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症状较轻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若患慢性支气管炎,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治疗药物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