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合理预防佝偻病需从多方面着手,胎儿期保证母亲摄入足够维生素D,婴儿期和儿童期按需补充维生素D并保证钙摄入、多晒太阳,定期体检监测,早产儿、双胞胎及患病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胎儿期确保母亲摄入足够维生素D,婴儿足月儿出生2周起每日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等出生1周起补800国际单位后改400国际单位,儿童期继续补充并多户外活动;保证钙摄入,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满6个月加富含钙辅食,学龄儿童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选合适时机和部位;定期体检监测婴儿和儿童生长发育等情况,早产儿、双胞胎及患病儿童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合理补充维生素D
1.胎儿期预防:胎儿在母体时,应确保母亲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孕母可适当多晒太阳,一般每日晒太阳30分钟以上,以自身合成维生素D,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维生素D,保证胎儿通过胎盘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这对胎儿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为胎儿骨骼生长提供必要的原料。
2.婴儿期预防: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出生后2周起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1周起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更需要额外补充;人工喂养的婴儿,若每日奶量不足1000毫升,也需补充维生素D。
3.儿童期预防:儿童期仍需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每日应继续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补充量,同时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让皮肤尽可能多地接触阳光,以促进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
二、保证充足的钙摄入
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其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所以提倡母乳喂养,且母乳喂养至少应持续6个月,之后可逐渐添加富含钙的辅食。
2.辅食添加:婴儿满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如奶制品(配方奶、酸奶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深色蔬菜(菠菜、苋菜等)、坚果等。例如,1岁左右的婴儿可每天饮用300-500毫升配方奶,同时逐渐增加辅食中钙的来源。
3.学龄儿童: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增加,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钙,可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来满足,如每天喝400-500毫升牛奶,食用适量的奶酪、虾皮等。
三、多晒太阳
1.晒太阳的时机:婴幼儿每天应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晒太阳,一般建议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此时紫外线相对较弱,可避免晒伤,又能有效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夏季可适当缩短晒太阳时间,避免中午阳光强烈时暴晒;冬季可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晒太阳,且可适当增加衣物覆盖面积,但要保证皮肤能接触到阳光。
2.晒太阳的部位:晒太阳时应尽量暴露皮肤,如脸部、手部、脚部等,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对于婴儿,可选择在室内窗户边晒太阳,但效果相对室外较差,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紫外线。
四、定期体检监测
1.婴儿期体检:婴儿出生后应按照儿童保健常规进行定期体检,一般1岁以内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每6个月体检1次。通过体检可监测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以及是否存在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如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儿童期监测:学龄儿童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骨骼发育情况,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早产、低体重、双胎等,应增加体检频率,必要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时了解体内维生素D和钙的营养状况,以便调整预防措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较少,且出生后生长发育更快,所以更需要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后1周起就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并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补充方案。
2.双胞胎:双胞胎婴儿比单胎婴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D和钙,所以从出生后就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一般出生后1周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同时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可通过增加奶制品的摄入量等方式来满足需求。
3.患有某些疾病的儿童:对于患有影响维生素D代谢或钙吸收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慢性腹泻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并同时治疗原发疾病,以保证维生素D和钙的正常代谢和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