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呼吸窘迫综合征分为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共性与个性。呼吸方面有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发绀;其他系统有循环系统(心率血压变化等)、神经系统(嗜睡、烦躁等)、消化系统(腹胀、出血等)表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有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特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常有诱因,胸部X线及血气分析有相应表现。
一、呼吸方面表现
1.呼吸频率增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出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可增快至60次/分钟以上。这是因为患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需要更快的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对于不同胎龄的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有一定范围,当超出该范围且伴有呼吸窘迫表现时需高度警惕。例如,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频率增快的情况可能越明显,且病情往往更严重。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可达30-50次/分钟以上。这是由于肺部炎症等病变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试图改善缺氧状况。随着病情进展,呼吸频率可能持续增快且难以通过一般措施缓解。
2.呼吸困难
无论是新生儿还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表现为呼吸费力,可见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肺部气体交换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患儿通过增加呼吸肌用力来辅助呼吸以获取更多氧气。成人ARDS患者则表现为呼吸浅快、窘迫,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等表现,这是由于肺部病变影响了正常的气体交换过程,使得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加重。
3.发绀
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较为常见。新生儿RDS患儿由于血氧饱和度下降,可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这是因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当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表现。成人ARDS患者也会出现发绀,是由于肺部病变导致氧合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得血液中氧合不足,从而出现皮肤黏膜发绀现象。
二、其他系统表现
1.循环系统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能出现心率增快,严重时可出现心率减慢。这是因为缺氧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反射性增快;而当病情进一步恶化,心功能受到影响时,心率可能减慢。同时,可能出现血压变化,早期由于机体代偿可能血压正常或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心功能受损,血压可下降。
成人ARDS患者早期可出现心率增快,与缺氧刺激交感神经有关。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心律失常,这是因为缺氧、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是由于肺部病变导致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2.神经系统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若出现严重缺氧,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反应差等。这是因为缺氧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正常代谢,使得新生儿出现精神状态改变。随着缺氧加重,可能出现惊厥等表现。
成人ARDS患者在严重缺氧时也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意识障碍等。这是由于脑部缺氧,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异常表现。当发生脑缺氧性损伤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
3.消化系统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如腹胀等。这是因为缺氧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黑便等。
成人ARDS患者在病情较重时,也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表现,这与机体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三、不同类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殊表现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除了上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表现外,肺部体征早期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两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如两肺透亮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毛玻璃样改变),晚期可出现白肺(整个肺野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消失)。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有明确的诱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胸部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模糊,逐渐发展为两肺弥漫性浸润影,可累及双肺各叶。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