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乳腺炎
慢性乳腺炎是病程较长的乳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乳腺导管扩张等因素;临床表现有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及全身低热、乏力等;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需与乳腺肿瘤、乳腺增生等疾病鉴别,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各方面表现及诊断鉴别上有差异。
一、慢性乳腺炎的定义
慢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病程较长,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急性乳腺炎治疗不彻底,残留的病菌持续存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未完全清除,导致炎症迁延不愈。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风险可能不同,比如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汁淤积等因素更容易发生急性乳腺炎进而发展为慢性乳腺炎,而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因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感染病菌引发慢性乳腺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乳腺炎的风险;有乳腺外伤病史的人群,伤口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途径,增加慢性乳腺炎的发病几率。
2.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乳腺组织,引发慢性炎症。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乳腺组织,导致慢性乳腺炎的发生。不同性别在自身免疫相关慢性乳腺炎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受自身免疫因素影响发生此类疾病,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衰退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自身免疫相关的异常。
3.乳腺导管扩张等因素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导致慢性乳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乳腺导管扩张后,分泌物积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且病程迁延。年龄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乳腺导管的正常功能,增加乳腺导管扩张相关慢性乳腺炎的发病风险,有乳腺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也可能因局部组织改变增加患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乳房症状
乳房可能出现肿块,肿块质地可硬可软,边界不一定清晰,有的患者肿块可长期存在,也可能有大小变化。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隐痛,有的为钝痛,部分患者疼痛与月经周期可能有一定关系,但不如乳腺增生那样典型。乳头可能有溢液情况,溢液颜色多样,可为淡黄色、乳白色等,溢液性质也有所不同,有的为浆液性,有的为脓性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哺乳期女性慢性乳腺炎的肿块位置可能与乳汁淤积相关部位有关,非哺乳期女性肿块位置相对分散;老年女性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女性敏感,临床表现相对不典型。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情况,但一般体温不会太高,全身乏力也是常见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相对更能耐受全身症状,老年患者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也会影响全身症状的恢复,比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全身症状缓解可能相对较快。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乳房的外观、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还会检查乳头、乳晕情况。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体格检查时需注意不同特点,比如儿童乳房尚未发育完全,检查方法和重点与成年女性不同;男性慢性乳腺炎相对少见,检查时要注意与男性乳腺疾病的鉴别。
2.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判断肿块的性质、大小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超声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年轻患者乳腺组织较致密,超声图像解读需更仔细;乳腺X线检查对于中老年女性可能更有价值,可发现一些微小钙化等情况,但要考虑辐射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尤其儿童和青少年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X线检查。
3.病理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性质,是诊断慢性乳腺炎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时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可能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组织弹性等问题影响穿刺或手术操作。
五、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可能表现为乳房肿块等症状,与慢性乳腺炎的肿块有相似之处,但乳腺肿瘤的肿块一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鉴别,不同年龄人群乳腺肿瘤的好发类型不同,比如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多见,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增高,鉴别时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2.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也可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但乳腺增生的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呈片状或结节状,与月经周期关系更密切,通过超声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鉴别,不同年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和表现有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出现生理性乳腺增生,与慢性乳腺炎鉴别时要注意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