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荨麻疹原因及方法
荨麻疹的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如基础疾病、遗传、内分泌变化和外在因素如食物、药物、感染、环境等;治疗方法有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其他治疗方法(免疫疗法、中医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患荨麻疹时在治疗上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一、荨麻疹的原因
(一)内在因素
1.基础疾病影响: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可能增加荨麻疹发生风险。研究表明,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人群,荨麻疹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紊乱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炎症反应,进而诱发荨麻疹。
2.遗传因素:遗传在荨麻疹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个体遗传易感性增加。有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与荨麻疹的易感性相关,遗传因素可使机体对各种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更易发生荨麻疹。
3.内分泌变化: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部分孕妇会出现荨麻疹症状,这与激素变化影响免疫系统和皮肤血管反应有关。
(二)外在因素
1.食物因素:常见的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有鱼、虾、蟹、蛋类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荨麻疹。例如,食用海鲜后,部分人群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荨麻疹症状。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荨麻疹样反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再次接触该药物时引发变态反应,导致荨麻疹发生。
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感染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表现。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荨麻疹症状。
4.环境因素:吸入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引发荨麻疹。环境中的这些过敏原被人体吸入后,可通过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皮肤血管反应,导致荨麻疹发作。此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也可能刺激皮肤引发荨麻疹。
二、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一)避免诱发因素
1.饮食方面: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者,应严格避免食用该食物。例如,对海鲜过敏者,要杜绝食用各类海鲜及其制品,以减少因食物过敏引发荨麻疹的风险。
2.药物方面:若因药物引起荨麻疹,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告知医生,以便更换其他合适的治疗药物。
3.环境方面:对于因吸入过敏原致荨麻疹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品等。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如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上的H受体结合,从而减轻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等作用,缓解荨麻疹的瘙痒、风团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急性发作或伴有喉头水肿等危险情况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疗程。
(三)其他治疗方法
1.免疫疗法:对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免疫疗法。但免疫疗法的应用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因为其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且治疗过程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身体状况。
2.中医治疗:某些中药方剂或中医外治方法对荨麻疹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风邪、湿邪等有关,治疗多以祛风、除湿、清热等为原则,但中医治疗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荨麻疹时,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孕妇患荨麻疹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老年人患荨麻疹时,需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选择治疗药物时要避免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身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