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合理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并延缓病情进展。其病因复杂,治疗与控制包括避免诱因、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管理(呼吸功能锻炼、疫苗接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患者树立长期管理意识配合治疗及自我保健可提高生活质量。
一、疾病特点与现状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粘连、倒伏、脱失,黏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等。由于气道存在持续的慢性炎症和结构重塑,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方法能完全消除这些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二、治疗与控制措施
1.避免诱因
吸烟人群: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以减少对气道的持续刺激。对于女性患者,二手烟暴露也需避免,因为二手烟同样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损伤,增加慢性支气管炎发作风险。
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工人接触的煤尘、纺织工人接触的棉尘等)和化学物质的人群,应尽量改善工作环境,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等,以减少相关物质对气道的损害。
空气污染环境人群:在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严重时,应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防护,因为空气污染会加重气道炎症。
2.急性发作期治疗
控制感染:当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加重,伴有脓痰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感染情况、药敏试验等综合判断,患者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
镇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症状。对于剧烈干咳患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物,但需谨慎,避免痰液排出受阻加重病情。
平喘:若患者有气喘症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缓解期管理
呼吸功能锻炼:患者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是通过腹部肌肉的运动来增强呼吸深度,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呼气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这种锻炼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一般建议每天进行数次,每次练习10-15分钟,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和时间。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非常重要。流感病毒感染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感染的几率,从而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肺炎球菌感染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球菌相关感染。一般来说,每年秋季可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年龄≥65岁或有基础疾病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患病需格外重视。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儿童的液体摄入以稀释痰液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咳祛痰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不当用药可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损害。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体温等,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退,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导致心脏等器官负担加重。另外,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能较差,家属应协助患者按时用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支气管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如避免接触诱因、适当休息等。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不能根治,但通过积极有效的综合管理,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树立长期管理的意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