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可能不典型,有呼吸急促、口周发青等表现,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是重要手段,CT在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RP及病原学检查,不同类型肺炎有不同特点,如吸入性肺炎的羊水、胎粪、乳汁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的产前、产时、产后感染性肺炎,需谨慎判断,家长要密切关注新生儿情况,及时就医,护理时注意呼吸道通畅等原则,否则可能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观察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可能不典型。常见的有呼吸急促,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若新生儿呼吸频率持续>60次/分钟,要高度警惕肺炎;还可能出现口周发青、吐沫等情况,这是因为肺炎时呼吸功能受限,气体交换不足导致缺氧表现;部分患儿会有吃奶差、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肺炎后全身反应可能不明显,但吃奶情况是重要观察点,吃奶量减少常提示可能存在身体不适。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胸部X线可观察肺部是否有炎性浸润影等异常改变。若发现肺部有斑片状阴影等典型肺炎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基本可确诊新生儿肺炎。不同类型的肺炎在X线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如吸入性肺炎可能会有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且以两肺中内带为著等表现。
2.胸部CT检查:一般在胸部X线检查不够明确时考虑进行。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一些复杂的肺炎情况,如是否存在肺部脓肿、肺不张等并发症能更精准判断,但新生儿一般尽量避免过多的CT检查,除非病情需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提供一定参考。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降低。但新生儿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例如,细菌性肺炎时,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白细胞会被募集到感染部位,导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2.C-反应蛋白(CRP)检测: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CRP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CRP检测有助于鉴别新生儿肺炎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对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比如,当新生儿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往往会快速升高,可作为判断感染类型及炎症程度的指标之一。
3.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液培养、血液培养等。痰液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特定的病原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血液培养能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查至关重要,可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新生儿留取痰液、血液标本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操作以获取准确结果。
四、不同类型新生儿肺炎的特点
1.吸入性肺炎
羊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在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常有胎儿窘迫、产程延长等病史。出生时可出现胎儿吸入混有羊水的胎粪等情况,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急促、青紫等表现,胸部X线可见两肺有斑片状阴影。
胎粪吸入性肺炎:病情相对较重,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胎粪污染羊水是重要诱因。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强伴有节段性或小叶肺不张,或有散在的斑片状阴影。
乳汁吸入性肺炎:多发生在早产儿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喂养不当是常见原因,如喂奶时呛咳等。患儿可出现咳嗽、气促、青紫等,胸部X线可见肺部有不规则斑片状阴影。
2.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性肺炎:多在宫内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衣原体等。患儿出生时多有窒息史,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如呼吸增快、呻吟、体温不稳定等。
产时感染性肺炎:多由分娩过程中吸入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等消毒不严引起,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等。临床表现多样,可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
产后感染性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或医源性感染等途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患儿可出现咳嗽、气促、发热(部分患儿体温可不升)等表现。
温馨提示:新生儿是特殊群体,在判断新生儿肺炎时需格外谨慎。医护人员要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各项表现,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呼吸、吃奶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因为新生儿肺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新生儿生命。同时,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护理不当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