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基础疾病、症状发生发展等;体格检查关注呼吸、循环系统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血气分析是关键,还有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或CT;肺功能检查对气流受限等有诊断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各项检查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
1.基础疾病相关信息: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炎后遗症等;有无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脊髓侧索硬化症等;有无胸廓畸形等影响呼吸的相关疾病史。不同基础疾病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机制不同,例如COPD是由于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长期可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则多是因为呼吸肌无力或运动障碍影响肺通气。年龄方面,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储备下降,基础疾病发生率高,更易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儿童患者若有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肌肉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性别差异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上一般无显著特异性,但某些与内分泌相关的基础疾病可能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患COPD等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和气道结构改变。
2.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发生发展:了解患者呼吸困难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多呈进行性加重,在活动后明显加重,休息时可稍有缓解;而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在晨起时感觉相对轻松,随着活动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
二、体格检查
1.呼吸系统体征: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严重时可出现浅快呼吸或潮式呼吸等异常呼吸节律。检查肺部叩诊音,COPD患者可有过清音,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有干湿啰音等。胸廓畸形患者可能存在胸廓活动度受限等体征。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需注意其胸廓发育情况及呼吸运动的协调性;老年患者胸廓弹性下降,呼吸运动可能更显无力。
2.循环系统体征:检查心率、血压等,慢性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出现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不同年龄患者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不同,儿童心肺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导致的循环系统改变可能病情进展较快;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循环系统体征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是诊断慢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O<60mmHg,PaCO正常或降低)和Ⅱ型呼吸衰竭(PaO<60mmHg,PaCO>50mmHg)。不同年龄患者的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PaO正常范围较成人偏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例如新生儿PaO约为40-70mmHg,而成人PaO正常范围是80-100mmHg。
2.血常规: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时常合并感染,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时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如中青年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3.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等;肝肾功能异常也可能与基础疾病或治疗药物等有关。例如,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需通过生化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或CT:胸部X线可观察肺部基础病变,如COPD患者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气肿表现等;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等。胸部CT对于肺部病变的观察更细致,能发现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的病变。儿童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老年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受胸廓变形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症状准确判断病变情况。
五、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肺功能检查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70%,可判断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患者的肺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肺功能指标需根据年龄进行正常范围判断,例如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肺功能指标有各自的正常范围区间。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