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成人中基础疾病多者等易现重症,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儿童和成人患病后有相应应对方式,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有各自温馨提示,需关注各方面以应对支气管肺炎。
一、支气管肺炎的严重性判断
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从病情本身来看,对于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儿童而言,及时规范治疗后多可痊愈,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而使病情变得严重。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对于成人来说,若基础疾病较多,如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生重症支气管肺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一)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特点及严重性体现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支气管肺炎相对更需关注。婴幼儿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变化较快。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口唇发绀、精神萎靡、拒食等表现,往往提示病情较重。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肺组织弹性差,肺泡数量少,一旦发生炎症,气体交换功能受影响更为明显,容易出现缺氧等严重情况。比如研究表明,约有5%-10%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成人支气管肺炎的严重性情况
成人患支气管肺炎时,若合并基础疾病,如合并心力衰竭,肺炎导致的缺氧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成人,支气管肺炎会使原有肺部疾病加重,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一般来说,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发生重症支气管肺炎的概率比无基础疾病的成人高2-3倍。
二、支气管肺炎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因素
1.婴幼儿:如前所述,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完善,呼吸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易扩散。例如,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炎症时容易引起阻塞,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呼吸道黏膜萎缩,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肺部防御机制减退,所以发生支气管肺炎时病情往往较重,恢复也相对缓慢。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人群: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吸烟患者患支气管肺炎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且发生重症的风险增加。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削弱纤毛的运动功能,降低呼吸道的净化能力,使病原体更容易在呼吸道内定植繁殖。
2.缺乏运动人群: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肺炎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患支气管肺炎的可能性,且患病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三)基础病史因素
1.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患者,其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已受到破坏,发生支气管肺炎时,炎症更容易扩散,病情也更难控制,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例如,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支气管结构被破坏,痰液引流不畅,容易反复发生感染,若合并支气管肺炎,会加重肺部的感染和损伤。
2.有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患支气管肺炎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
三、支气管肺炎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应对
家长发现儿童有咳嗽、发热等疑似支气管肺炎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湿度50%-60%)。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精神等状况,若出现上述病情加重的表现,需立即复诊。
(二)成人支气管肺炎的应对
成人患支气管肺炎后,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加强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有基础疾病的成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加重等,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在天气变化时,要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由于婴幼儿用药有诸多禁忌,所以千万不要自行给患儿滥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老年人:家属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帮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老年人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所以用药前要咨询医生,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
3.有基础病史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本身有基础病史,在患支气管肺炎期间,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如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肺部基础疾病患者监测肺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