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密切监测呼吸状况和血氧饱和度;气道管理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咳嗽咳痰指导、雾化吸入护理及气道湿化;氧疗护理,合理给氧并指导正确使用氧疗设备;用药护理,观察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康复护理,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饮食护理,提供均衡营养;并发症预防护理,预防呼吸衰竭和肺心病,针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护理
呼吸状况观察:密切监测慢阻肺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频率明显改变,需及时报告医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更快,需更细致观察;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本身减退,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有吸烟史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病情变化可能与长期吸烟导致的气道损伤有关。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在95%-100%,若低于90%提示机体缺氧,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通气,纠正缺氧状态。对于合并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更需关注,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
二、气道管理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咳嗽咳痰指导:指导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用力咳出痰液,重复几次。对于体弱、无力咳嗽的患者,可协助拍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儿童患者拍背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老年患者骨骼、肌肉相对脆弱,拍背力度需轻柔。有吸烟史患者气道分泌物往往较多,更需重视有效咳嗽咳痰指导。
雾化吸入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如支气管舒张剂等。雾化前指导患者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引起口腔真菌感染;雾化过程中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气急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雾化后协助患者漱口、洗脸。不同年龄患者雾化时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安抚使其配合,老年患者要注意雾化时的体位舒适。
气道湿化: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湿化器湿化吸入气体,保持气道湿润。医院内可使用专用气道湿化设备,家庭护理中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湿化方式,但要注意避免湿化过度等问题。
三、氧疗护理
合理给氧: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节氧流量,一般慢阻肺患者氧流量控制在1-2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2%。对于长期氧疗患者,指导其正确使用氧疗设备,如氧气管的连接、氧流量的调节等。老年患者使用氧疗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氧疗设备的固定,防止脱落等意外。有肺部感染等病史患者氧疗时更要保证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
四、用药护理
支气管舒张剂: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等,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如心悸、手抖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不同,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需注意剂量和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慢,需密切观察。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要关注骨密度等情况,儿童患者使用需权衡利弊,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康复护理
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天锻炼3-4次,每次10-15分钟。不同年龄患者锻炼时可根据其能力适当调整时间和强度,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简单进行缩唇动作,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腹式呼吸:让患者平卧,双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呼吸肌力量,改善通气功能,不同生活方式患者如吸烟患者通过锻炼可逐步改善气道功能。
六、心理护理
慢阻肺患者长期患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患者心理护理需通过家长配合,营造轻松氛围;老年患者可能因听力、认知等问题需更耐心沟通,特殊生活方式患者如吸烟患者可从帮助其戒烟等方面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压力。
七、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机体营养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儿童患者需保证足够营养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易消化,特殊生活方式患者如吸烟患者更需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营养,改善身体状况。
八、并发症预防护理
预防呼吸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等呼吸衰竭先兆表现,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病史患者,更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预防肺心病:注意患者有无心悸、下肢水肿等肺心病表现,指导患者避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都需注意预防肺心病,如儿童患者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肺心病发生风险,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更要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