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积水
肺积水即胸腔积液,是胸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所致。其常见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肿瘤、低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少量时无症状或轻微胸闷,积液量增加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查体有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积液多者穿刺抽液,还需对症支持治疗。
一、肺积水的定义
肺积水医学上通常称为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各种原因导致胸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时,就会形成肺积水。
二、肺积水的常见病因
1.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是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液体可渗出到胸腔形成积液。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有关;年轻人若有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引发。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而言,主要还是基于基础疾病状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增加肺积水发生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
缩窄性心包炎也可导致肺积水,心包炎症使心包增厚、缩窄,影响心脏舒张功能,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胸腔积液。
2.感染性疾病
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如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病毒、真菌等感染导致的肺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引发肺炎进而导致肺积水;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是感染性肺积水的高发人群。生活中接触感染源等是诱因,有肺炎病史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需注意预防感染。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累及胸膜,导致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腔积液。
3.肿瘤
原发性肺癌可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胸腔积液;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淋巴瘤等也可能转移至胸膜导致胸腔积液。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肿瘤的类型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等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有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需警惕肿瘤相关肺积水。
4.其他原因
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胸腔积液,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老年人若营养摄入不足或患有慢性疾病导致蛋白合成障碍等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营养不良也可能引发。生活中合理膳食对维持正常蛋白水平很重要,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需关注蛋白情况。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相对有一定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减少肺积水等并发症发生。
三、肺积水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少量肺积水时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胸闷。随着积液量增加,会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明显,严重时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肺积水时呼吸困难可能更明显;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呼吸困难表现可能被掩盖或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
若由感染引起,还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肿瘤导致的肺积水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2.体征
查体时可发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四、肺积水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内有致密影,少量积液时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可见大片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但在诊断肺积水方面仍有重要价值;老年人进行X线检查相对较方便,可初步判断胸腔积液情况。
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部位以及有无肺部占位等病变,对于明确肺积水的病因有重要意义,能发现一些细微的病变情况,比X线更敏感。
2.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通过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化验,可明确积液的性质,如漏出液、渗出液等。漏出液一般外观清亮,比重低于1.018,蛋白含量低于30g/L;渗出液外观多浑浊,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高于30g/L。进一步化验还可明确是感染性、肿瘤性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积液,如感染性积液中可找到相应的病原体,肿瘤性积液中可能发现肿瘤细胞等。
五、肺积水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心力衰竭引起,需治疗心力衰竭,使用相应药物改善心脏功能等;感染性肺积水则根据感染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肿瘤导致的肺积水需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2.胸腔穿刺抽液
对于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抽液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抽液导致纵隔移位等并发症。儿童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时要特别小心,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操作时也要谨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3.对症支持治疗
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对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肺积水,适当补充白蛋白等纠正低蛋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