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含一般状态和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及激素水平测定)、辅助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立卧位血压、瞳孔反射、胃肠功能等检查)和特殊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测试等),不同人群检查有不同侧重点,需结合各人群特点及病史等综合评估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以明确诊断。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态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血压的波动等情况。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静息时心率增快或血压不稳定等表现,通过测量基本生命体征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生理状态。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如肢体的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等。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例如,检查腱反射时,观察腱反射的亢进或减弱情况,有助于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排除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植物神经紊乱患者血常规多无特异性异常,但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可能会有相应改变。
血生化全套: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项目。通过检测血糖可以排除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代谢性疾病;检测肝肾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内脏器官功能状态,因为一些内脏器官的病变可能会间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例如,慢性肝病可能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
2.激素水平测定: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与植物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如心慌、多汗、情绪改变等。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如T3、T4、TSH等),可以排查甲状腺疾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其他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测定,对于判断交感神经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存在儿茶酚胺分泌的异常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
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更全面地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有助于发现一些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或心率变异情况,而心率变异与植物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例如,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存在心率变异率降低的情况,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到这种变化。
2.立卧位血压测定:
测量患者卧位和立位时的血压。正常情况下,从卧位变为立位时,血压会有轻微下降,但幅度一般较小。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即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通过立卧位血压测定可以辅助诊断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异常。
3.瞳孔反射检查:
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影响瞳孔的调节功能,通过观察瞳孔反射情况可以了解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例如,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异常可能提示植物神经功能存在问题。
4.胃肠功能检查:
胃镜或肠镜:对于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患者,如腹痛、腹泻、便秘等,胃镜或肠镜检查可以排除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溃疡、肠炎、肠道肿瘤等。因为一些胃肠道的器质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通过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胃肠道动力检测:通过测压等方法检测胃肠道的动力情况,了解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功能。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导致胃肠道动力异常,如胃排空延迟、肠道蠕动紊乱等,胃肠道动力检测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
四、特殊检查
1.自主神经功能测试:
卧立试验:让患者平卧,记录安静状态下的脉搏,然后迅速站立,分别于站立后1分钟、3分钟再记录脉搏。计算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的次数,正常情况下脉搏增加不超过10-12次/分钟。如果脉搏增加超过10-12次/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如果脉搏无增加甚至减慢,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或交感神经功能减退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竖毛反射检查:用冰块等刺激皮肤,观察竖毛肌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竖毛反应。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能出现竖毛反射异常,如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可辅助评估交感神经功能。
皮肤划纹试验: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动,正常情况下数秒后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随后出现红色划痕(血管扩张)。如果白色划痕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果红色划痕持续时间长且明显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等情况,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植物神经紊乱检查中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老年人群由于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检查时需要更全面地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植物神经功能可能出现波动,检查时需要结合这些特殊时期进行评估;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在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心理因素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等。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检查时要考虑到原有疾病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