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发生与紫外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电离辐射、慢性皮肤炎症等因素相关。紫外线中UVA、UVB可致皮肤癌,应采取防晒措施;砷化物、煤焦油等化学物质接触会增加风险,需做好防护;电离辐射包括医用、职业辐射,要注意防护;慢性皮肤炎症如慢性溃疡、红斑狼疮等长期不愈可能癌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监测皮肤
一、紫外线暴露
1.紫外线类型及影响
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三种类型,其中UVA和UVB与皮肤癌的发生关系密切。UVB波长较短,能量较高,主要损伤皮肤表皮细胞的DNA;UVA波长较长,能深入皮肤真皮层,长期暴露也会引起DNA损伤等一系列改变。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日光暴晒,尤其是过度紫外线暴露,是皮肤癌,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重要诱因。例如,生活在紫外线辐射较强地区的人群,如赤道附近地区居民,皮肤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措施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患皮肤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过度的紫外线暴露会增加其成年后患皮肤癌的风险。儿童皮肤较娇嫩,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较弱,长期在阳光下玩耍不注意防晒,更容易导致皮肤细胞DNA损伤积累。女性和男性在紫外线暴露风险上并无本质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暴露情况不同,比如女性若有频繁海滩度假等长时间紫外线暴露行为,风险也会升高。
2.防晒措施的重要性
为降低紫外线暴露导致皮肤癌的风险,应采取多种防晒措施。如使用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合适的产品,SPF30以上的防晒霜能较好阻挡UVB;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长袖衣物等物理防晒方式也能有效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有长期户外工作或户外活动习惯的人群更应严格执行防晒措施,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二、化学物质接触
1.常见化学致癌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明确的致癌性,如砷化物。长期接触砷化物的人群,患皮肤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职业暴露于砷化物的人群,像从事某些矿石开采、冶金等行业的工人,由于工作环境中砷化物的存在,皮肤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另外,煤焦油、沥青等物质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也是常见的皮肤致癌物质。长期接触这些物质的工人,如从事相关化工生产的人员,皮肤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后,容易引发皮肤癌。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如果有特殊的生活环境或职业暴露于相关化学物质的家长,儿童可能会间接接触到这些物质。女性在一些特定职业或生活场景中,如接触某些美容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也需要关注皮肤癌风险。有相关化学物质接触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皮肤病变。
2.防护措施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人群,应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在工作场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同时,工作环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对于因生活环境接触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情况,要尽量改善生活环境,避免长期处于有化学致癌物质污染的环境中。
三、电离辐射
1.电离辐射来源及皮肤损伤
电离辐射包括医用辐射(如X射线检查)、职业辐射(如核工业相关工作中的辐射暴露)等。长期接受电离辐射会使皮肤细胞的DNA受到损伤,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例如,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放射区域的皮肤长期受到电离辐射影响,患皮肤癌的可能性较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群高。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如放射科医生、核电站工作人员等,若防护不当,皮肤癌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不同年龄人群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儿童对电离辐射更为敏感,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儿童患皮肤癌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女性和男性在电离辐射暴露风险上无本质区别,但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有电离辐射暴露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皮肤监测,密切关注皮肤的变化情况。
2.防护方法
接受医疗放射检查时,应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进行相关检查,并且要做好非检查部位的防护。职业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职业防护标准佩戴防护装备,如铅衣等,减少皮肤的辐射暴露。同时,工作场所要设置有效的辐射防护设施,控制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四、慢性皮肤炎症
1.慢性皮肤炎症与皮肤癌的关联
某些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如慢性溃疡、慢性放射性皮炎、红斑狼疮等,若长期不愈,可能会发生癌变。例如,慢性溃疡长期不愈合,局部皮肤反复受到刺激,细胞不断修复增生,增加了基因突变的概率,从而诱发皮肤癌。红斑狼疮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皮肤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也有较高的皮肤癌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慢性皮肤炎症导致皮肤癌的机制类似,但儿童慢性皮肤炎症相对较少见,不过一旦发生,也需高度重视。女性和男性在慢性皮肤炎症相关皮肤癌风险上无明显差异,但患有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都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皮肤炎症,降低癌变风险。
2.原发病治疗及皮肤监测
对于患有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控制炎症发展。同时,要定期对皮肤进行检查,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出现新的肿物、溃疡不愈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皮肤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