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区别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异质性疾病,有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表现,非发作期X线无异常,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肺功能有可逆性气流受限等,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和药物治疗;支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由感染引起,慢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急性起病有上感症状后咳嗽等,慢性长期反复咳嗽咳痰等,急性支气管炎X线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慢性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有相应改变,肺功能急性多无异常,慢性随病情进展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急性对症,有感染用抗生素,慢性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等,缓解期戒烟等;特殊人群中儿童哮喘要谨慎用药等,老年人病情易加重,用药需注意,妊娠期女性哮喘谨慎用药,支气管炎需遵医嘱。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遗传易感性使个体更易发生哮喘,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味等)、呼吸道感染等可触发哮喘发作,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黏膜肿胀、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病原体侵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黏膜炎症,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在感染控制后,炎症可逐渐消退。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气道持续存在炎症,导致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症状具有发作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哮鸣音,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随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咳嗽可延续2-3周,若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
三、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哮喘:在非发作期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胸部CT检查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等,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四、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及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功能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功能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FEV/FVC降低,残气量及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未来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药物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茶碱类、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止咳、祛痰、平喘等,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则需要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哮喘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儿童的气道更狭窄,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儿童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由于儿童咳嗽咳痰能力较弱,必要时可进行雾化等辅助排痰措施。同时,要注意预防儿童接触过敏原,减少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诱因。
老年人: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或哮喘时,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可能更易加重。老年人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感染时,要注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哮喘患者在使用平喘药物时,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某些β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为感染是诱发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哮喘患者需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妊娠期支气管炎患者要避免自行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因为感染等因素可能影响胎儿健康,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