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与气管炎的区别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组分参与,发病与免疫、神经、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等,辅助检查有肺功能等,治疗分控制和缓解药物,预后可控制但难根治,预防要避过敏原等;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由感染等引起,慢性与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不同,辅助检查有血常规等,治疗对症抗感染等,慢性可并发疾病,预防要戒烟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遗传机制等,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变应原(花粉、尘螨等)、职业性致敏物、空气污染等可诱发哮喘发作,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气管炎:分为急性气管炎和慢性气管炎,急性气管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因,细菌感染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理化因素如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等也可导致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黏膜的慢性炎症,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纤毛功能受损等。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常伴有咳嗽,运动性哮喘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表现为运动后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成人哮喘症状相对典型,喘息、气急等表现更明显。
气管炎:急性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起初为干咳或少量黏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啰音;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
三、辅助检查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检查:发作期表现为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发现患者对某些变应原过敏,有助于明确哮喘的病因,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胸部X线检查:缓解期哮喘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气管炎:
血常规:急性气管炎如为细菌感染,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胸部X线检查:急性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痰液检查:急性气管炎痰液可呈黏液性,细菌感染时,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液可呈脓性,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培养可见致病菌。
四、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不可逆气流受限。治疗包括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等)、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等),缓解性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等)。对于哮喘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儿童哮喘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气管炎:急性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盐酸氨溴索等祛痰;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祛痰、镇咳、平喘,感染控制后,咳嗽、咳痰症状一般可缓解,平喘药物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同时要指导患者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五、预后与预防
支气管哮喘:哮喘目前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预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早期规范治疗及是否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有关,儿童哮喘如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青春期后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持续存在。预防方面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相关疾病,规范使用药物控制气道炎症。
气管炎:急性气管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慢性气管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慢性气管炎要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哮喘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随诊,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气管炎患者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