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常见病因有肠道病毒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等,诊断可通过脑脊液、病毒学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及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留后遗症,婴幼儿、老年等特殊人群预后有其特点。
一、病毒性脑膜炎的定义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常见病毒类型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儿童相对更易感染,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肠道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而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常发生在腮腺炎患者的病程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与女性在易感性上无显著差异,但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2.发病机制
病毒经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黏膜细胞及淋巴结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再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体温波动较大,且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发热持续时间因病毒种类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在数天至2周左右。
头痛:是常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的程度,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烦躁等情况,头痛与脑膜受炎症刺激有关。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儿童由于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可能出现频繁呕吐,需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
2.脑膜刺激征
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颈项强直是指患者仰卧,检查者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时,感到抵抗力增强,下巴不能贴近胸部;克氏征是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形成135°以上夹角,若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布氏征是患者仰卧,前屈其颈部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下肢伸展受限则为阳性。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可通过专业检查进行判断。
四、诊断方法
1.脑脊液检查
外观:脑脊液一般清亮,压力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儿童由于颅腔容积相对较小,颅内压增高时症状相对更明显,脑脊液压力变化可能更易察觉。
细胞计数:白细胞数轻度增多,多在(10500)×10/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通过细胞计数可以初步判断炎症的性质,与细菌感染性脑膜炎等进行鉴别,细菌感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数常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这是与细菌性脑膜炎相鉴别的重要指标,细菌性脑膜炎时糖含量常明显降低,氯化物也可降低。
2.病毒学检查
可通过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例如,通过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病毒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但对于儿童来说,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膜强化等表现。对于儿童,MRI相对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膜的炎症情况,但检查时需注意儿童的配合度,必要时可在镇静下进行检查。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外界刺激。儿童需要家长精心照料,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对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等症状,可适当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具体药物根据病情使用,仅提及药物名称),但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
2.抗病毒治疗
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等特定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调整用药方案,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并且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预后
1.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能较好地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可能会遗留一些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减退、癫痫、听力障碍等,这与病毒的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例如,重症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遗留后遗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2.特殊人群的预后特点
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预后情况相对复杂。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部分患儿可以恢复,但也有部分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预后相对儿童和青壮年可能稍差,恢复时间也可能更长,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