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型和口服型);氧疗针对伴有慢性呼吸衰竭者,需长期吸氧;康复治疗包含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预防需避免危险因素(戒烟、避免职业及空气污染)和增强免疫力(疫苗接种、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不同特征患者治疗预防需调整。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如短效的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症状;长效的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长,适用于需要长期控制症状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与气道平滑肌上的β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降低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异丙托溴铵为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为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其作用是与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抑制气道平滑肌的收缩。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重要药物,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是常见的联合制剂,其中布地奈德属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对于中重度且反复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预后。
2.口服糖皮质激素:用于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泼尼松等,可短期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会有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二、氧疗
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吸氧浓度应控制在28%-30%,使血氧饱和度(SaO)维持在90%以上。氧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减轻肺动脉高压,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例如,长期氧疗能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是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心肺的氧耗,降低右心后负荷。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缩唇的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点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减少呼气时的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
2.腹式呼吸: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将气呼出。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潮气量,减少无效腔通气。
(二)运动训练
包括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进行调整,以运动时不出现明显气短、疲劳等不适为度。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训练能增加慢阻肺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急性加重期的处理
(一)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等。此外,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气道异物等也可能诱发急性加重。通过血常规、痰培养、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二)治疗措施
1.支气管扩张剂:可加大支气管扩张剂的用量,如增加沙丁胺醇的吸入次数或使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的雾化吸入等,以迅速缓解气道痉挛。
2.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能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一般口服泼尼松30-40mg/d,疗程7-10天;静脉使用甲泼尼龙40-8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3.抗生素:如果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如痰量增多、脓性痰等,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等。
五、预防措施
(一)避免危险因素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能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率,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无论何时戒烟都对患者有益,戒烟后咳嗽、气短等症状会有所减轻,肺功能逐渐改善。
2.避免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对于从事接触职业性粉尘工作的人群,应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等,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对气道的刺激。
3.避免空气污染:在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
(二)增强免疫力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从而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但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再次接种。
2.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如前面提到的呼吸训练和有氧运动等,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慢阻肺患者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需要有所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使用时需更加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女性患者在激素使用等方面需关注其特殊生理状况;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等)的患者更需要强调戒烟和改善生活方式;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在氧疗等治疗中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