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作业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推拿、药物辅助及心理干预。运动功能训练分早期康复及步行训练等;作业治疗通过日常作业活动恢复功能;物理治疗有电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和温热疗法(热敷);针灸推拿有选穴原则和手法操作;药物辅助有神经营养药物;心理干预需给予患者情绪支持。
一、康复训练
1.运动功能训练
早期康复: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对于卧床患者,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伸患侧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和僵硬,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对于能够坐起的患者,可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支撑坐位逐渐过渡到有支撑坐位,再到无支撑坐位,每次训练时间可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左右,每天训练2-3次。
步行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后,可进行步行训练。首先进行站立训练,让患者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保持身体平衡,逐渐过渡到在辅助下步行,如使用拐杖等,然后进行步行的步态训练,包括摆臂、迈步等动作,训练时要注意安全,可在专人陪同下进行,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时间。年龄较小的偏瘫儿童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训练强度和方式需更具趣味性和适应性,以激发儿童的训练积极性,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骨骼和关节发育。女性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可能因身体生理特点在力量恢复等方面与男性有所差异,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等,在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2.作业治疗:通过让患者参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作业活动来恢复功能,例如进行穿衣训练,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指导患者练习穿脱患侧衣服的动作;进行进食训练,训练患者用患侧手握住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进行书写训练等。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训练时间和强度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作业治疗,每次30分钟左右。对于老年偏瘫患者,作业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选择简单、实用的作业活动,并且要注重训练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意外。
二、物理治疗
1.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可以选择合适的电极放置在患侧肌肉部位,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可进行3-5次治疗。对于儿童偏瘫患者,要选择儿童专用的低强度电刺激设备,严格控制电流强度和治疗时间,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在进行电刺激疗法时,要注意电极放置的位置避开胸部等敏感部位,同时要关注自身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治疗人员。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电子设备的患者禁忌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通过模拟正常的运动神经冲动,诱发瘫痪肌肉产生功能性收缩,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例如对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情况,可使用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刺激小腿伸肌,帮助患者抬起患侧足部,进行步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15-25分钟,治疗频率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老年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时,要注意设备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治疗过程平稳。
2.温热疗法
热敷:使用温热的毛巾等对患侧肢体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糖尿病偏瘫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存在异常,要特别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发生烫伤。儿童偏瘫患者进行热敷时,要由家长密切监护,防止儿童因不配合而导致烫伤等意外。
三、针灸推拿
1.针灸
选穴原则: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选择相应的穴位,一般在早期可选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灸治疗的频率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对于孕妇偏瘫患者,要严格禁忌针灸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的穴位,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老年偏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针刺的深浅度,避免过深造成损伤。
2.推拿
手法操作:在偏瘫早期,可采用揉、滚、按、拿等手法放松患侧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例如揉肩井穴、滚上臂肌肉、按揉臀部肌肉等,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推拿的频率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推拿时间约20-30分钟。儿童偏瘫患者进行推拿时,手法要更加轻柔,遵循儿科推拿的规范,避免使用过重的手法造成儿童不适。女性偏瘫患者在接受推拿时,要告知推拿师自身的特殊情况,如是否处于经期等,以便推拿师调整手法和力度。
四、药物辅助(仅说明药物名称)
1.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的剂量等,患者自身不要自行随意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病情恢复。
五、心理干预
1.情绪支持:偏瘫患者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训练。患者自身也要尝试调整心态,树立康复的信心。对于老年偏瘫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孤独感等情况,更需要家人加强陪伴和心理疏导。儿童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身体的不适和对未来的担忧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