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浸润性导管癌

来源:民福康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常见类型,发病与基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乳房肿块、外观改变、乳头改变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辅助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后需长期随访。

一、发病机制

1.基因因素:一些基因的突变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相关,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患乳腺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的风险。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人群,由于遗传了这些突变基因,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发生紊乱,更容易发生浸润性导管癌。

2.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作用,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暴露会增加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恶变的概率。育龄期女性如果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或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会处于相对高雌激素环境,增加患浸润性导管癌风险;而男性由于体内雌激素相对较低,患浸润性导管癌的概率远低于女性,但并非完全不会发病。

3.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有关。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同时缺乏运动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调节,使得身体对癌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久坐、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患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性更高。

二、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可活动度较差。早期肿块较小,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会逐渐增大。例如,患者自己可能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中发现乳房内有一个质地与周围组织不同的肿块。

2.乳房外观改变:癌肿侵犯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酒窝征”;若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晚期癌肿与皮肤广泛粘连,形成卫星结节,若癌肿破溃,会形成溃疡,伴有恶臭。

3.乳头改变:乳头可能出现凹陷、溢液等情况。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乳头凹陷是由于癌肿侵犯乳管使其缩短,牵拉乳头所致。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是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等早期病变。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通过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肿块形态等情况来辅助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血流情况等。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的患者,能够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多中心、多灶性的乳腺癌以及评价乳腺癌的范围等有较高的价值。在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时,可更全面地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空心针穿刺活检等。通过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例如,细针穿刺活检操作相对简单,能较快获得初步诊断结果,但可能存在假阴性情况;空心针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量较多,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

手术切除活检:将肿块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浸润性导管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范围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较早期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切除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等。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能较大程度地清除肿瘤组织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

保乳手术:对于符合保乳指征的患者,可采用局部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需要配合放疗等综合治疗。保乳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乳房的外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肿瘤切缘阴性等。

2.辅助治疗

化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子分型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蒽环类、紫杉类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不良反应的处理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放疗: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保乳手术患者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根治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也需要进行放疗。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但可能会引起皮肤放射性损伤、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使用内分泌药物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5-10年,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并定期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能更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相比传统化疗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心脏毒性等特定的不良反应。

五、预后及随访

1.预后: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等。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患者预后则相对较差。一般来说,肿瘤分期越早、分化程度越高、接受规范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2.随访: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MRI等)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通过定期随访,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一般在治疗后的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2年后每6-12个月随访一次,持续5年以上,之后可每年随访一次。同时,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癌症的治疗和预后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较大影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一般是指不同性质的液体从患者乳头部位溢出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浸润性导管癌二级什么意思?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的一个具体类型,其病理特点是由导管内癌突破小导管、小叶末梢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向周围间质浸润扩散形成,患者在早中期常有无痛性肿块并伴有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而二级则是乳腺癌分级系统中的一个具体等级,可反映癌细胞群体形态、癌细胞核形态和癌细胞增殖能力,通常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
浸润性导管癌三级是什么概念?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浸润性导管癌三级一般指的是高级别的乳腺癌,病变部位在乳腺导管,恶性程度相对比较高,并且恶性肿瘤细胞已经突破黏膜层,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者是远处转移的风险;此时需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配合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或者是化学治疗等方式辅助治疗,避免危及患者生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乳房卫生,适当的进行锻炼
浸润性导管癌伴原位癌需要化疗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浸润性导管癌伴原位癌患者是否需要化疗,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浸润性导管癌伴原位癌属于乳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是否需要进行化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肿瘤分子亚型等。比如早期乳腺癌,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加放疗的治疗方式,并不一定需要化疗。但如果是高风险的患者,如HER2阳性、三阳性、淋巴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是怎么回事
汪唐顺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属于乳腺癌类型之一,病因并不明确,一般情况下和激素作用、遗传因素、受到辐射等有关。 1、激素作用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果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引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 2、遗传因素 遗传属于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存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患
乳腺癌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汪唐顺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乳腺癌是局部乳腺上皮细胞癌变所形成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小叶癌等类型。乳腺癌病因未明确,一般情况下和遗传、雌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早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此外,乳腺癌会浸润、转移至周围组织,包括肺部、肝脏等。 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汪唐顺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炎性乳腺癌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和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因素、免疫力缺陷等因素有关。 1、遗传易感性 如果有明确的家族病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患有炎性乳腺癌时,可能会导致患病率增高。 2、内分泌因素 若患者长期存在内分泌失调造成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引发乳腺癌,任何类型与任何亚型的乳腺癌都可以
乳腺癌分类
刘宝胤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三大类。 1.非浸润性癌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等。导管内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这类癌症通常预后相对较好,若能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2.早期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性癌有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和早期浸润性小叶
乳腺癌分哪六种
王东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罕见癌和其他类型六种。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这类癌症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没有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一般来说,其发展较为缓慢,预后相对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如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等。癌细
什么是浸润性乳腺癌
杜玉堂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它指的是癌细胞已经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的恶性肿瘤。 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70%左右。它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的可能性。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特点包括肿瘤界限不清,切面呈灰白色、显微镜下可见放射状小
乳腺癌类型分几种类型
汪唐顺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乳腺癌类型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等。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这类癌症通常局限在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没有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如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等。癌细胞已经开始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但浸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几级
林洋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乳腺侵润性导管癌的分级,推选诺丁汉联合病理及的分法,分级法基础上以改良法,肿瘤的分级是由其形态学的特征决定的。第一是管型的形成;第二是细胞学的异型性;第三是核分裂像。一般可以分为三级。X为无法确定的分级,G1分为低度恶性分化良好,G2为中度恶性分化中等,G3为高度恶性,分化较差。
浸润性导管癌三级是什么概念
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是指乳腺导管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会像黏膜下或者基层逐渐浸润。浸润性乳腺癌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三级是指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别差,细胞增殖能力很强,预后比较差;一级是指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好,恶性程度偏低,患者预后也会相对更好。
浸润性导管癌一共几级
崔方博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浸润性导管癌一共有四级。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类型,分级指的是病理分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对应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这四种病理分化程度代表肿瘤不同的恶性程度。浸润性导管癌应的治疗,除了与分级有关,还和具体分期有关,需要综合性判断。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