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睡眠中呼吸紊乱疾病,分为阻塞性和中枢性,有不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等,总体有一定发病率且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相关,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危害,诊断靠多导睡眠图等,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定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呼吸紊乱疾病,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暂停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指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
二、分类及特点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发生机制:多由于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或肌肉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睡眠时上气道狭窄甚至阻塞。在儿童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常见的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原因,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相关,儿童时期腺样体、扁桃体处于生理性增生阶段,容易出现肥大情况。成人则可能因肥胖、颈部短粗等因素增加发病风险,肥胖会导致上气道周围脂肪沉积,挤压气道空间。
临床表现:夜间主要表现为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可伴有睡眠中躁动不安、多梦等;白天则可能出现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影响等情况,这是因为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慢性缺氧,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代谢和神经发育。
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功能失调,导致呼吸驱动不足。例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创伤等)、药物影响(如镇静催眠药物过量)等都可能引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中枢性呼吸驱动问题。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与低通气,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努力消失等情况,白天也可出现嗜睡等症状,但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打鼾症状可能不典型。
三、流行病学情况
1.总体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发病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成人中的发病率约为2%-4%,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对少见,但也有一定发生率。儿童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3%左右,不同地区可能因人群特征(如肥胖率、遗传因素等)有所差异。
2.相关人群特征
年龄方面:儿童期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高发因素;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上气道肌肉功能减退、肥胖发生率增加等,使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升高。
性别方面:在成年男性中发病率相对略高于女性,但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发病率也会逐渐接近男性水平。
生活方式方面: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28kg/m2)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肥胖会导致上气道受压;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吸烟会引起上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狭窄。
四、危害
1.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心血管系统: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慢性缺氧和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约5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神经系统:会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长期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还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对于儿童,会影响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
代谢系统: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升高,可能导致血糖代谢紊乱,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差,白天嗜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发生风险增加。
五、诊断方法
1.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金标准。通过在睡眠过程中监测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来准确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的类型、次数、严重程度等。一般需要监测7小时以上的睡眠过程,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即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AHI≥5次/小时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AHI5-15次/小时为轻度,15-30次/小时为中度,>30次/小时为重度。
2.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睡眠打鼾情况、呼吸暂停憋醒情况、白天嗜睡程度等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是否有相关基础疾病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例如对于儿童患者,会重点询问家长关于孩子睡眠中的呼吸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
六、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患者,建议减轻体重,一般体重减轻5%-10%可能会使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得到改善。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
体位调整:部分患者可通过改变睡眠体位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例如改为侧卧位睡眠,因为仰卧位时舌根后坠更容易阻塞气道。
口腔矫治器:对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使用口腔矫治器,通过前移下颌等方式,扩大上气道,改善通气。
2.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异性药物较少,一般是针对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如合并高血压时使用降压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不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
3.手术治疗:对于存在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如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儿童患者,可考虑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于成人存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下手术矫正结构异常,以改善气道通气。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术后也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