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肠癌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肠道慢性炎症等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肠梗阻、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可通过结肠镜、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预防需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筛查
一、结肠癌的定义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部分,癌细胞在这些部位的结肠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增殖形成结肠癌。
二、结肠癌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使得结肠内易形成大量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治疗,息肉进一步恶变发展为结肠癌;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有关,这类人群患结肠癌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细胞的DNA修复等功能逐渐出现衰退,遗传因素相关的发病风险在中老年人群中可能更易体现,而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更密切关注结肠健康状况。
2.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会使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多,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增加,从而增加癌变风险。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居民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结构相对普遍,其结肠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也会升高,吸烟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结肠细胞的正常代谢。从性别角度,男性可能因一些职业因素或生活习惯中更易接触不良饮食及吸烟等情况,相对女性患结肠癌风险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生活方式因素对男女都有影响。
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反复刺激会使结肠黏膜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变。一般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会逐渐增加,这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早期结肠癌症状往往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消化道不适,如腹部隐痛、腹胀等,容易被忽视。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比如原本排便规律,现在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或大便中带少量黏液、血丝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当作普通肠道疾病来对待。
2.中晚期症状
肠梗阻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堵塞肠道时,会出现肠梗阻表现,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程度轻重不一。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肿瘤慢性消耗、慢性失血等原因导致。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低热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中晚期症状的表现可能因身体整体状况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全身症状更为明显,身体耐受力较差,而年轻患者相对可能症状相对隐匿但进展可能较快。
四、结肠癌的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能够发现结肠内的息肉、肿块等病变,并且可以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结肠癌的金标准。对于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可疑症状的人群,应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40岁以上人群作为结肠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有家族遗传病史等情况,筛查年龄可能需要提前。
2.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了解结肠癌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还能发现有无肝转移等远处转移病灶。对于判断肿瘤能否进行手术切除等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肿瘤对肠壁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盆腔等部位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晰。
钡剂灌肠检查: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观察肠道的形态、有无充盈缺损等情况,对诊断结肠癌有一定帮助,但相对结肠镜检查准确性稍低。
五、结肠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等。根治性手术需要切除肿瘤所在的肠段及相应的区域淋巴结,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例如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的癌肿;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降结肠的癌肿等。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姑息性手术主要是为了解除肠梗阻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化疗:化疗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术后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多种药物联合方案。
3.放疗:放疗在结肠癌治疗中主要用于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局部复发的辅助放疗等。
六、结肠癌的预防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4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多吃芹菜、苹果、燕麦等实现。
2.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促进肠道蠕动,降低结肠癌发病风险。
3.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一般建议50岁以上人群开始常规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等检查,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从30岁左右开始就应密切进行相关筛查,比如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