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积水是怎么回事
胸膜炎积水即胸腔积液,由胸膜液体产生与吸收失衡致胸腔内液体异常积聚,胸膜炎是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病因有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结核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其他如心衰、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及其他症状,体征随积液量而异。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处理积液,针对病因如抗感染、抗结核等,积液量处理方式不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胸膜炎积水的定义
胸膜炎积水即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液体异常积聚。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各种原因导致胸膜的液体产生与吸收失衡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其中胸膜炎是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胸膜炎会使胸膜通透性增加或壁层胸膜淋巴回流受阻等,从而导致积液产生。
二、常见病因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肺炎,炎症蔓延至胸膜可导致渗出性胸膜炎,进而产生积水。例如,肺炎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波及胸膜,使胸膜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增多形成积液。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细菌的概率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引发相关炎症导致胸腔积液;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累及胸膜。
病毒感染:如病毒引起的胸膜炎,也可导致胸腔积液。病毒性胸膜炎相对细菌感染的情况可能在特定季节或人群中较为集中,比如在病毒流行季节,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病毒引发胸膜炎及胸腔积液。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是引起胸腔积液的重要原因之一。结核杆菌感染胸膜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胸腔内液体渗出增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非感染性因素
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转移至胸膜或胸膜自身的恶性肿瘤,可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产生胸腔积液。恶性肿瘤相关的胸腔积液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且随着年龄增长,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因此中老年人群需格外关注。例如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可侵犯胸膜,导致胸腔积液的产生。
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性改变,进而出现胸腔积液。这类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胸膜,导致胸腔积液。
其他: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可引起漏出性胸腔积液;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导致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可形成漏出性胸腔积液。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状况的人群发生这些情况的概率不同,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而肝硬化可能在有长期饮酒史或有肝炎病史等人群中高发。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积液量较少时可能仅有胸闷,随着积液量增多,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胸腔容积相对较小,积液量较少时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急促等表现;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心肺基础疾病,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胸痛:炎症刺激胸膜时可引起胸痛,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在咳嗽、深呼吸时加重。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表现也有所差异。
其他症状: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可能有消瘦、原发肿瘤相关的症状等。
2.体征
少量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中到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内积液的情况,少量积液时仅见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可见致密阴影,伴肺组织受压征象。不同年龄段胸部X线表现可能因胸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差异,儿童胸廓相对较有弹性,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部位以及胸膜病变等情况,对于发现少量积液、判断积液性质等更具优势。
2.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通过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化验,可明确积液的性质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有助于病因诊断。例如,渗出液一般蛋白质含量高,细胞数多,常见于感染、肿瘤等情况;漏出液蛋白质含量低,细胞数少,常见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因素导致: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则需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针对病毒进行相应处理。不同病因的治疗疗程和药物选择不同,例如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恶性肿瘤引起的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则需要使用相应的免疫调节药物等进行治疗;对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引起的漏出液,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2.胸腔积液的处理
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只需针对病因治疗;中到大量积液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既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又有助于明确病因。但抽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因快速大量抽液导致纵隔摆动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反复产生的胸腔积液,还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胸膜炎积水时,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生理结构等与成人不同,在诊断时要更加谨慎,影像学检查需选择合适的辐射剂量。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在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胸腔积液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精神等状况,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老年人:老年人患胸膜炎积水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例如,在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时,要注意防止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胸膜炎积水时,诊断要权衡影像学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治疗时要谨慎用药,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妇产科和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