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类型,先天因素如鞘状突未闭、脐环发育不全及后天腹内压增高是发病原因,有可复性包块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诊断,可采用观察等待、疝带压迫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可通过减少腹内压增高因素、关注小儿生长发育来预防。

一、小儿疝气的定义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等类型。其中腹股沟疝较为多见,是因鞘状突未闭,腹腔脏器通过未闭的鞘状突进入阴囊或大阴唇等部位所致;脐疝则是由于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

二、发病原因

1.先天因素

鞘状突未闭:对于腹股沟疝患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逐渐下降,腹腔的腹膜也随之下移,形成鞘状突。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鞘状突会逐渐闭合,如果鞘状突未闭合,就为腹腔内容物突出提供了通道。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发育相对不成熟,鞘状突未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脐环发育不全:脐疝主要与脐环发育有关,胎儿时期,脐环是腹壁的一个生理性薄弱部位,正常婴儿出生后脐环会逐渐缩小并闭合,如果脐环闭锁不全或瘢痕组织薄弱,在婴儿哭闹、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就容易引发脐疝。

2.后天因素

腹内压增高:小儿经常哭闹、剧烈咳嗽、便秘等情况会使腹内压升高,这是诱发小儿疝气的重要后天因素。比如,长期剧烈哭闹的小儿,腹内压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会促使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气。而且,不同年龄段小儿腹内压增高的原因有所差异,新生儿可能因哭闹等原因,较大儿童可能因便秘、剧烈运动等。

三、临床表现

1.腹股沟疝

可复性包块: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见可复性包块,通常在小儿站立、哭闹、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按压时包块可回纳腹腔。例如,患儿站立玩耍时,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像鸡蛋大小的包块,安静平卧后包块消失。

局部不适:部分患儿可能会感到局部坠胀不适,但由于小儿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情况。如果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即包块不能回纳,同时会出现哭闹不止、呕吐、腹胀等症状,此时情况较为危急,需及时就医。

2.脐疝

脐部包块:脐部可见球形或半球形的包块,哭闹、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突出,安静平卧后包块可回纳。脐疝的包块大小不一,小的直径可能仅有1-2厘米,大的可达到2-3厘米甚至更大。

一般无其他严重症状:大多数脐疝患儿除了脐部包块外,一般情况良好,饮食、生长发育等不受明显影响,但如果发生嵌顿,也会出现相应的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腹股沟区或脐部是否有异常包块,注意包块出现的时间与腹内压变化的关系,比如在哭闹时是否明显突出等。对于腹股沟疝,还需观察包块的位置、大小以及能否回纳等情况。

触诊:用手触摸包块,判断其质地,一般腹股沟疝的包块质地柔软,回纳时可感觉到腹腔内容物还纳的感觉。对于脐疝,触摸脐部包块,了解其弹性等情况。

2.超声检查

明确疝内容物: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疝内容物的情况,比如腹股沟疝时,能看到腹腔内的肠管等组织通过鞘状突进入阴囊或腹股沟区,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超声检查对小儿无创伤,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一岁以下的小儿腹股沟疝,由于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因为一岁以内小儿的腹壁肌肉可能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强,鞘状突有自行闭合的机会。而对于脐疝,直径小于1.5厘米的婴儿脐疝,也多可通过等待观察自愈,一般在两岁前有自愈的可能。

疝带压迫:对于部分小儿疝气,可使用疝带进行压迫,但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方法和部位,避免对小儿造成损伤。疝带压迫主要是通过压迫疝环,阻止腹腔内容物突出,但这种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并非所有患儿都适用。

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手术:一岁以上仍未自愈的腹股沟疝患儿,以及发生嵌顿的腹股沟疝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结扎未闭的鞘状突,阻断腹腔内容物突出的通道。目前多采用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脐疝手术:对于两岁以后仍未自愈的脐疝患儿,或者脐疝直径较大、发生嵌顿的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脐疝修补术,修补薄弱的脐环组织,加强腹壁的完整性。

2.预后

腹股沟疝: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恢复快,术后复发率较低。但如果发生嵌顿后未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

脐疝:脐疝经过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手术效果较为理想,术后脐部外观可得到改善,且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等。未及时治疗的脐疝如果发生嵌顿,也会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及时手术处理,大多也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六、预防措施

1.减少腹内压增高因素

避免剧烈哭闹:家长要注意安抚小儿情绪,尽量减少小儿剧烈哭闹的情况。因为剧烈哭闹会使腹内压升高,增加疝气发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及时满足小儿的需求,如饥饿时及时喂奶、更换干爽的尿布等,来减少小儿因不适而哭闹。

预防便秘:合理喂养小儿,对于婴儿要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的纤维素等,预防便秘。olderchildrencanbeencouragedtoeatmorefruits,vegetablesandwholegrains.Constipationcanbeavoidedbyincreasingdietaryfiberintakeandensuringadequatefluidintake.Ifconstipationoccurs,appropriatemeasuressuchasusingmildlaxativesundertheguidanceofadoctorcanbetakentoreducetheincreaseinintra-abdominalpressurecausedbydefecationdifficulties.

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小儿患有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疾病时,要积极治疗,避免剧烈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等,缓解咳嗽症状,减少腹内压增高对疝气的影响。

2.关注小儿生长发育

定期体检:定期带小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疝气相关的情况。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小儿疝气,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腹壁肌肉发育: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促进腹壁肌肉的发育,比如让婴儿在清醒时多进行俯卧位抬头等活动,大一些的儿童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俯卧位抬头等活动有助于锻炼腹部肌肉,增强腹壁的强度,降低疝气发生的风险。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脐疝
脐疝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增高、脐部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脐环突出而形成的。该病可以分为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类型,其中婴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逐渐降低。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小儿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小儿疝气手术以后第2天,病人就可以走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适量。因为小儿疝气手术以后病人配合得比较差,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过多的走路,而且要防止剧烈的运动,避免导致腹内压升高,表现出疝气的复发。而且,小儿疝气手术以后,半年之内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包括爬山、游泳、跑步等,也要防止小儿哭闹,因为这些都是导
最常见的腹外是什么?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最多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疝。其次,脐疝、股疝、白线疝,切口疝也较为多见。多为先天发育不良,腹壁薄弱,营养代谢不良,腹腔压力长时间增高等原因引发。建议病人就医外科进行检查,一般需要经过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后多久可以吃东西?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这要根据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来决定。若是开放式腹股沟斜疝手术,常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就能喝水,8小时后一般就可以进食半流质,例如稀饭等。假如是腹腔镜微创斜疝修补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的,手术后必须等到排气以后才可进食。
老人手术需要住院几天?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老人的疝气手术需要住院多长时间,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综合的判断。一般疝气的手术相对比较简单,正常情况下,住院四天左右就可以出院。如果年龄比较大,疝囊也比较大,手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创面渗血,导致术后血肿,可能需要住院多观察几天,一般会在一周左右出院。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皮下血肿,可能
什么是食管裂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肥胖的、还有女性,腹压很高,食管裂孔是膈肌上一个裂孔,是正常的食管穿膈肌的地方,老年人表现出了问题,是肌肉松弛,食管裂孔增大。前列腺增生、便秘的患者,慢性咳嗽的患者就容易表现出腹压增高以后,腹腔的胃、大网膜、结肠从食管裂孔进入到胸腔,就叫食管裂孔疝,造成原因主要是
手术后多少天恢复正常?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疝气手术以后大概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患者如果要恢复正常的活动或者是工作的话,一般要在一个月以后的时间,甚至可能还会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这个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等多个因素来决定的。如果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或者是合并有糖尿病等
女孩子会得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女孩儿会得疝气。疝气分为斜疝和直疝,女孩子多见得的疝气是直疝,直疝往往是因为腹壁受到的损伤,比如说外伤或者生孩子造成腹部的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破坏、肌肉松弛造成的。疝的部分多见的是肠管,经过壁层腹膜凸向腹壁的肌肉薄弱区疝象体表以外,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突起膨大的东西。初步的疝气可以回纳,叫做可复性疝,往往
男宝宝的症状是什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不同类型的小儿疝气有不同的症状。小儿疝气的发病率男孩较女孩高,但总体比例差异不大。男孩腹股沟斜疝的主要症状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腹内压升高,肿块变硬,进行触诊时出现腹痛、哭闹的症状。婴儿脐疝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肚脐周围有突出和隆起,一般在脐带脱落后发病。如果脐疝出现嵌顿会导致腹痛、呕吐的发生。先天
小儿术后会复发吗?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小儿疝气术后会不会复发,是存在复发的可能,首先应该明确一下疝气的发病机理,以男孩儿为例,在胎儿七八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睾丸位于腹腔里边,随着胎儿逐渐发育完善,睾丸逐渐下降至阴囊,在穿透腹壁的过程当中行成鞘状突。如果鞘状突在身后仍然没有完全的闭合,腹腔内的内容物,包括肠管和大网膜等,通过未闭的鞘状突疝处腹
老年人是什么症状?
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老年人疝气的症状主要是腹部无痛性的肿块,可以恢复。尤其是站立和咳嗽时肿块明显,平卧可以消失。疝作为腹部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腔内的组织移位到腹腔外的临床疾病。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小肠肠管或者是网膜。在临床上疝的临床表现,又称为可复性无痛性肿块。也就是说,在腹内压增高,比如咳嗽或者
腹股沟为什么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刘嘉林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三甲
腹股沟疝由于发病原因决定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第一、儿童生下来腹股沟区内环口鞘状突没有闭合,这是先天缺陷,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能达到10%,这些小孩都不能够闭合,所以在成长到一两岁以后就会出现腹股沟疝,因此小孩是最常见。第二、常见人就是老年人,过了青年和中年以后,腹壁肌肉、肌腱强度也在下降,整个组织也在退化,所以肠子就可以通过腹股沟薄弱
小儿手术有风险吗
徐果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疝气手术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术前需完善相应的检查,包括心脏、肺、肝肾功检查等。检查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手术,避免产生并发症。年龄较小的小儿疝气患者,如出生几个月的婴儿,由于心肺功能等个体发育尚未完全,一般建议住院。年龄稍大的小儿疝气患者,建议进行日间门诊手术,节省时间和资源。手术时要注意有些早产儿本身呼吸功能不全,麻醉后可能会
小儿怎么治疗
徐果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疝气治疗,建议一岁以内小儿可以暂时观察或者使用小儿疝气带进行治疗。当小儿一岁以后,疝气没有自愈可能,需要到当地医院普外科或者小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做的是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疝气又称为儿童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因为疝块可随着病情加重而增大,疝块增大后不利于患儿身心发育,所以应该尽早实行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什么意思
朱季军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重点是胃经膈肌食管裂孔处进入胸腔而引起一些相应症状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膈肌裂孔周围韧带结构降低或者胃内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膈肌周围食管压力增加所,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
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张磊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婴儿脐疝多属于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顾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脐疝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嵌顿疝、绞窄疝等并发症,表现为宝宝哭闹不止、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关注患儿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朱玲玲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宝宝或者出生以后几天发现宝宝肚脐凸出触摸以后有气,是小肠从脐部膨出按压以后能够回纳对孩子没有特别影响,孩子没有感觉也没有腹痛,随着年龄增长脐疝会逐渐好转,绝大部分不要治疗在半年以内能够自愈。假如严重的脐疝皮肤有缺损或者脐环很大需要手术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