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涉及炎症和高反应性机制,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有相应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目标是控制症状、维持肺功能等。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气道狭窄,使得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二、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机制: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了气道炎症的形成。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发气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例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气道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蛋白和炎性介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
2.气道高反应性机制: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高度敏感的状态。当受到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如冷空气)、化学因素(如烟雾)等刺激时,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喘息等症状。其发生与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气道感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增高,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气道收缩反应。
三、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那么个体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与多个基因的变异有关,这些基因涉及免疫调节、气道炎症反应等方面。例如,某些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
变应原:室内变应原如尘螨、家养宠物的皮屑和唾液、霉菌等;室外变应原如花粉、草粉等是常见的诱发哮喘的因素。以尘螨为例,它广泛存在于家居环境中,其排泄物是强变应原,当人体吸入后,可引发哮喘发作。
职业性致喘物:某些职业环境中的物质可引起哮喘,如接触化学工业中的异氰酸盐、制药行业中的青霉素等。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可刺激气道,诱发哮喘发作。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可诱发哮喘。例如,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后,气道炎症反应加重,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从而引发哮喘症状。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喘息:是哮喘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可听到明显的喘息声,严重时即使在距离患者较远的地方也能听到。喘息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通过支气管舒张剂缓解。
气急:患者自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在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狭窄,气体进出受阻,导致患者感觉气不够用,需要用力呼吸。
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部有压迫感,好像有重物压在胸口,尤其是在哮喘发作时,这种胸闷感较为明显。
咳嗽:部分哮喘患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常因接触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刺激而诱发。
2.体征
发作时体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哮鸣音的强弱与气道狭窄的程度相关。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能反而减弱,这是因为气道严重狭窄,气流通过减少所致,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危重。同时,患者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加快、胸廓胀满等体征。
缓解期体征:缓解期患者可无明显体征,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时可发现异常。
五、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六、治疗与管理
1.治疗目标: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接近正常水平,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哮喘治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2.药物治疗
缓解性药物:用于快速缓解症状,如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喘息症状;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松弛气道平滑肌,也可缓解喘息等症状。
控制性药物:用于减轻气道炎症,控制哮喘发作,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3.非药物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等。同时,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此外,心理因素对哮喘也有一定影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七、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儿童哮喘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哮喘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夜间及清晨发作明显,可能伴有喘息,但喘息声可能不典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应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控制性治疗的首选药物,规范使用一般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但需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要教育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到达气道。
2.老年哮喘:老年哮喘患者多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电图等情况。老年患者的气道黏膜萎缩,咳嗽反射减弱,在病情发作时,排痰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痰液堵塞气道的情况,所以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进行吸痰等处理。
3.妊娠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大多数哮喘控制性药物在妊娠期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因为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哮喘的病情。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哮喘控制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