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色素痣、脂肪瘤、皮肤纤维瘤等,恶性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诊断,可通过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定期皮肤自查预防,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皮肤肿瘤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皮肤肿瘤的定义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组织的肿瘤,可分为良性皮肤肿瘤和恶性皮肤肿瘤。良性皮肤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浸润周围组织和转移;恶性皮肤肿瘤则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特性。
二、皮肤肿瘤的分类及特点
(一)良性皮肤肿瘤
1.色素痣
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等。不同类型的色素痣在外观、生长部位等方面有差异。一般来说,交界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手掌、足底、生殖器等部位,表面光滑或稍隆起,颜色多为棕色、黑色等;皮内痣多见于成人,可长在身体任何部位,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颜色为正常肤色、棕色或黑色等。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部分人可能由于基因的影响导致痣细胞的异常聚集形成色素痣。
2.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的任何部位。好发于肩、背、颈、乳房和腹部,其次为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脂肪瘤生长缓慢,一般为单个或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脂肪细胞异常聚集形成脂肪瘤。
3.皮肤纤维瘤
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也可见于躯干。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表面平滑或粗糙,常为棕红色、黄褐色等。其病因可能与皮肤损伤、昆虫叮咬等因素有关,皮肤受到损伤或昆虫叮咬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引发成纤维细胞等的异常增生形成皮肤纤维瘤。
(二)恶性皮肤肿瘤
1.基底细胞癌
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曝光部位。初起常为小的、半透明的结节,表面有扩张的毛细血管,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溃疡,边缘卷起,呈珍珠状。其发病与长期日光暴露密切相关,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异常增殖,从而引发基底细胞癌。此外,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致癌物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如头、面、颈、手背等,也可发生于口腔、唇、阴茎、阴道等部位。早期表现为红斑状硬结,以后发展为疣状损害、浸润性斑块,表面可有溃疡形成,伴恶臭。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日光暴晒、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溃疡、慢性窦道、慢性烧伤疤痕等)、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例如,长期处于紫外线辐射环境中的人群,皮肤受到反复损伤,容易诱发鳞状细胞癌。
3.恶性黑色素瘤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见于皮肤,也可发生在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好发于皮肤的曝光部位,如足部、下肢、头颈部等。早期表现为色素痣的形态、颜色等发生改变,如色素痣面积增大、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混合)、边界不规则、隆起等。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种族等有关。白种人患恶性黑色素瘤的概率相对较高,而长期大量紫外线照射是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可损伤黑色素细胞的DNA,导致其发生恶变。此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三、皮肤肿瘤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观察皮肤肿瘤的形态、大小、颜色、边界、表面情况等,还会检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对于色素痣,会观察其是否有异常变化;对于疑似恶性肿瘤的情况,会注意肿瘤是否有浸润周围组织的表现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用于判断皮肤肿瘤的大小、位置、内部结构等,对于深部的皮肤肿瘤或与周围组织关系的判断有一定帮助。例如,对于皮下的脂肪瘤等,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其边界和内部回声情况。
2.CT检查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皮肤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深部组织有重要价值。比如,对于头颈部的皮肤肿瘤,CT可以帮助评估肿瘤是否累及骨骼等结构。
3.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判断皮肤肿瘤的范围、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对于一些深部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皮肤肿瘤,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三)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皮肤肿瘤的金标准。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取、穿刺等方法获取肿瘤组织,然后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例如,对于怀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准确判断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是否符合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征。
四、皮肤肿瘤的预防措施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
1.防晒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遮挡紫外线。同时,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根据不同的活动场景选择不同防晒指数的防晒霜,如在海滩等强烈紫外线环境下,应选择防晒指数较高(SPF30以上)的防晒霜,并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
2.穿着防护衣物
穿着长袖衣物、长裤等,选择具有防晒功能的面料,如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棉质衣物或聚酯纤维面料等,这些面料可以阻挡一定量的紫外线,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机会。
(二)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质
1.工作环境防护
对于从事与化学物质接触工作的人群,如接触沥青、焦油等化学物质的工人,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佩戴好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这些化学致癌物质。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皮肤,去除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
2.日常生活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一些可能含有化学致癌物质的产品,如某些不合格的染发剂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质量有保障的生活用品,减少接触潜在化学致癌物质的风险。
(三)定期皮肤自查
成年人应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尤其是有家族皮肤肿瘤病史、长期紫外线暴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自查时要注意全身皮肤的情况,包括有无新出现的色素痣、肿块等,以及原有色素痣等是否有异常变化,如颜色改变、大小变化、边界改变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五、特殊人群的皮肤肿瘤相关情况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皮肤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其特点。例如,儿童时期的色素痣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一些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皮肤色素痣的情况。儿童皮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皮肤组织和生理功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2.注意事项
家长应注意儿童皮肤的日常护理,避免儿童皮肤受到外伤等。如果发现儿童皮肤有异常肿块等情况,应尽早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因为儿童皮肤肿瘤可能发展较快,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要避免儿童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减少紫外线对儿童皮肤的损伤,降低儿童时期皮肤肿瘤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
1.特点
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皮肤肿瘤,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老年人的皮肤肿瘤可能症状不典型,或者容易被忽视。
2.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加强皮肤的自我检查,定期观察皮肤的变化。如果发现皮肤有新的肿块、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皮肤干燥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做好防晒等防护措施,因为长期紫外线暴露仍然是老年人皮肤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老年人如果有慢性皮肤疾病,如慢性湿疹、慢性溃疡等,应积极治疗,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也是皮肤肿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