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在非哺乳阶段的乳腺急性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多样,常见的是乳头内陷或畸形,导致乳腺导管排泄不畅,乳汁、分泌物等淤积在导管内,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引发感染;还有可能是外伤、乳房手术史等破坏乳腺组织,使细菌易侵入;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诱发。
患者通常会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可能形成乳瘘,迁延不愈。
治疗上,早期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炎症;若形成脓肿,则需及时切开引流。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