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绞痛和肠套叠的区别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病年龄、诊断方法等。
1.发病原因
婴儿肠绞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导致肠道蠕动不规律,引起腹痛。肠套叠则是由于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见原因包括肠蠕动节律紊乱、肠道感染、肠道发育异常等。
2.症状表现
肠绞痛婴儿常突然发作剧烈哭闹,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哭闹时面部潮红、腹部紧张、双腿屈曲,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肠套叠婴儿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哭闹不安,面色苍白,随后出现呕吐,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粪渣;还可在腹部触及腊肠样包块,晚期出现血便,呈果酱样。
3.发病年龄
肠绞痛多见于出生后2-4周的婴儿,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完善,症状多在3-4个月后自行缓解。肠套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岁以下婴儿多见,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发病率较高。
4.诊断方法
肠绞痛主要根据婴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肠套叠诊断除依据症状外,还可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肠套叠的典型影像特征,如“同心圆”或“靶环”征;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也可明确诊断,同时还可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