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是伴细胞异型性的癌前病变,组织学见腺体增生等表现,发病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有关,好发于育龄及围绝经期女性,不及时干预有进展为内膜癌风险,怀疑患者需密切监测,治疗方案依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制定以防病变进展为内膜癌。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是子宫内膜腺体出现异常增生且伴有细胞异型性的病理状态,属于癌前病变。组织学上表现为腺体增生明显,细胞有异型性,细胞核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腺体结构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结构有明显差异。
二、发病相关因素
(一)雌激素长期刺激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是重要诱因,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持续无排卵,体内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易引发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出现雌激素相对过多情况,增加患病风险。
(二)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患者,常存在内分泌紊乱,可影响雌激素代谢等,进而增加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发生几率。
三、好发人群及影响
(一)年龄相关
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生殖内分泌问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导致雌激素异常,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等易出现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
(二)对健康的影响
若不及时干预,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有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严重威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
四、监测与管理
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患者,需密切监测。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可能会考虑药物等保守治疗,而无生育需求的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制定,核心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