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有4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感染风险有差异,儿童、老年人及长期处于蚊虫滋生环境未有效防蚊者易感染,曾患登革热者再感染不同血清型风险高,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恶化。
病毒方面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即登革病毒1型、2型、3型和4型。不同血清型之间存在交叉免疫,但免疫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同血清型感染引发重症登革热的风险可能存在差异。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登革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儿童感染后如果未能及时识别和治疗,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感染登革病毒后会使基础疾病加重,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处于蚊虫滋生环境且未采取有效防蚊措施的人群,感染登革病毒的几率明显升高。比如,生活在卫生条件差、蚊虫防治不力地区的人群,频繁暴露于蚊虫叮咬环境中,更容易接触到登革病毒。
蚊虫传播方面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通常偏好室内叮咬,多孳生于室内容器积水,如废弃的轮胎、花盆托盘等;白纹伊蚊则更倾向于室外叮咬,常见于室外的积水容器,像竹筒、树洞等。在性别差异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因素直接影响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的概率,但从病史角度,曾经感染过登革热的患者,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时,发生重症登革热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初次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平衡,再次感染时难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和引发的免疫病理反应。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会影响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应对,更容易出现病情的恶化和复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