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会传染,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在人体内和按蚊体内有特定生活史。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感染风险不同,需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如儿童用蚊帐等,孕妇防蚊就医,老年人装纱窗等,有基础病史人群加强防蚊并及时就医告知病史。
传播的具体过程
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在人体内和在按蚊体内两个阶段。在人体内,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然后再侵入红细胞进行红细胞内期的发育增殖等过程。当按蚊吸食疟疾患者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蚊胃中进行有性生殖等发育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疟原虫发育成子孢子,子孢子会移动到按蚊的唾液腺中,当这个按蚊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子孢子就会进入人体,从而导致健康人感染疟疾。
不同人群的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疟疾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而且由于儿童表达病情的能力有限,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儿童,要避免其处于蚊虫较多的环境,如在疟疾流行地区,儿童应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减少被按蚊叮咬的机会。
孕妇:孕妇感染疟疾后,不仅自身健康会受到影响,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等情况。所以孕妇在疟疾流行地区要特别注意防护,防止被按蚊叮咬,一旦出现疑似疟疾症状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感染疟疾后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如肺炎等。老年人在疟疾流行地区也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居住环境要安装纱窗等防止蚊虫进入,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物等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叮咬感染的风险。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疟疾后,疟疾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同时基础疾病也可能影响疟疾的治疗和恢复。这类人群在疟疾流行地区更要加强防护,如严格做好防蚊措施,并且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疟疾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基础病史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病情进行合适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