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是否需动手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大部分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肌腱出现严重病变时可能需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特殊时期及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手术需综合考量。
休息与制动:让患病肌腱充分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例如,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患者,减少手臂过度屈伸活动。这适用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通过休息制动可使肌腱炎症逐渐消退,对于有长期重复性手部、肘部等活动导致肌腱炎的人群尤为重要,能从根源上减少肌腱进一步损伤。
物理治疗:常见的有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如每天热敷患处15-20分钟;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不同年龄人群物理治疗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等细节,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确保安全,避免烫伤或冻伤。例如儿童患肌腱炎时,物理治疗温度要适中,时间不宜过长。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方式,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各年龄段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当肌腱炎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经过3-6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经过长时间休息、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后,肌腱炎导致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依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或日常活动。
肌腱出现严重病变:如肌腱发生严重的撕裂、断裂,或肌腱出现钙化、粘连等情况严重影响肌腱功能。比如部分运动员因剧烈运动导致肌腱严重撕裂,经保守治疗无法恢复正常肌腱结构和功能时,可能需要手术修复。不同年龄患者的肌腱愈合能力不同,儿童肌腱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手术。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手术需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对自身和胎儿、婴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母婴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在控制基础病的前提下谨慎决定是否手术,并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