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及分娩流产后、宫腔操作等诱因,急性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等,慢性有下腹坠胀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等,治疗急性用敏感抗生素,慢性结合物理治疗及处理诱因,孕妇需规范用药监测,绝经后要保持清洁,有宫腔操作史者要防感染。
一、定义
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体侵袭子宫内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可通过上行感染、血行传播或直接蔓延等途径致病。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常见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多经阴道逆行侵入宫腔或通过血循环、淋巴系统播散至子宫内膜。2.诱因:分娩、流产后胎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面恢复不佳;宫腔操作(刮宫、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性生活不洁致病原体侵入;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受感染。三、临床表现
1.急性子宫内膜炎:多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症状,体温可升至38℃左右,阴道分泌物增多且伴有异常气味,部分患者出现月经周期紊乱。2.慢性子宫内膜炎: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感,经期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可能影响生育。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有无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等病史及性生活情况。2.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脓性分泌物,子宫体有压痛。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宫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病原体。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异常表现。五、治疗
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结合物理治疗(如微波治疗)等,同时针对诱因处理,如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子宫内膜炎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密切监测胎儿状况。2.绝经后女性: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若出现下腹不适等症状需尽早就诊。3.有宫腔操作史人群:操作后需严格遵医嘱预防感染,如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及时复诊,降低宫腔操作引发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