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引起
子宫内膜炎可由病原体经阴道上行感染引发,如经期不注意卫生、性生活不洁等使病原体有机会从阴道侵入宫腔;也与宫腔手术操作(如刮宫术等消毒不严格或指征不当易损伤内膜致病原体入侵)、宫内节育器放置(放置时内膜轻微损伤且术后卫生不佳可致细菌侵入)相关;还因生殖道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长期用抗生素致菌群失衡,有害菌繁殖侵袭内膜)或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所致(如宫颈炎可向宫腔蔓延、阑尾炎可波及右侧附件区内膜致发病)。
一、病原体感染引发
子宫内膜炎多由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等)、需氧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当阴道内菌群失衡或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病原体易侵袭子宫内膜导致炎症。例如,女性在经期不注意卫生、性生活不洁等情况,均可能使病原体有机会从阴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
二、宫腔操作相关因素
1.宫腔手术操作: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手术指征掌握不当,易损伤子宫内膜,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例如,刮宫时器械对子宫内膜的机械性损伤,会破坏子宫内膜的屏障功能,使得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定植并引发炎症。
2.宫内节育器放置: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宫腔内异物,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引起子宫内膜轻微损伤,若术后卫生护理不佳,细菌可沿节育器周围侵入子宫内膜,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三、生殖道菌群失调影响
正常情况下,女性生殖道内存在相对稳定的菌群平衡,对维持生殖系统健康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导致生殖道菌群失调时,原本占优势的有益菌数量减少,而有害菌大量繁殖,就可能侵袭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例如,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使厌氧菌等病原体过度生长,进而上行感染子宫内膜。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所致
邻近器官的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例如,宫颈炎时,炎症可通过宫颈向宫腔方向蔓延;阑尾炎患者,炎症可直接波及右侧附件区的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受到炎症累及而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