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为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细胞具恶性潜能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癌,病因包括长期无排卵及雌激素持续暴露,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与月经紊乱,诊断靠子宫内膜活检,治疗分药物与手术,育龄期女性治疗中需监测并规范用药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手术需综合评估并关注术后恢复等。
一、定义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是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殖且伴有细胞异型性的病理状态,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其细胞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子宫内膜癌。
二、病因
1.长期无排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卵巢持续不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易引发非典型性增生。
2.雌激素持续暴露:长期服用无拮抗雌激素的药物、肥胖导致脂肪细胞分泌过多雌激素等情况,均可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雌激素刺激环境中,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
2.月经紊乱:可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延长或闭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1.子宫内膜活检:通过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的金标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结构异常、细胞异型性等病理改变。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可采用孕激素类药物治疗,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增殖,促使其向正常转化,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对于无生育需求、年龄较大或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以彻底去除病变组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及排卵功能,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等,以改善内分泌状态。
2.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需综合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病变程度等,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手术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术后需关注创面恢复及激素水平变化,必要时可给予适当激素替代治疗,但需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