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其发生机制是伤寒杆菌侵袭肠壁淋巴组织致黏膜炎症坏死,若累及全层则穿孔,内毒素等损伤肠黏膜使其脆弱;临床表现为突发右下腹剧痛后蔓延全腹,伴恶心呕吐、发热等,有腹膜刺激征和休克表现,危害是可致腹腔感染、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儿童患者因免疫系统不完善风险高,护理需密切观察,用药遵儿科原则;成年患者治疗要循证,注意休息;有基础病史患者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肠道、积极治基础病预防。
一、肠穿孔的发生机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伤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可侵袭肠壁淋巴组织,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坏死,若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肠壁全层则可能引发肠穿孔。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会损伤肠黏膜,使肠壁组织脆弱,在肠道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薄弱的肠壁容易发生穿孔。
二、肠穿孔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1.临床表现:患者会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烈疼痛,随后疼痛可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表现,查体可发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可有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2.危害:肠穿孔是伤寒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引发弥漫性腹膜炎,进而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三、相关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感染伤寒后,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护理儿童伤寒患者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部症状、生命体征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儿童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若患有伤寒,也需警惕肠穿孔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治疗手段。同时,成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疾病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的伤寒患者,发生肠穿孔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患者在治疗伤寒的同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肠道情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基础疾病对肠道的不良影响,预防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