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赘与丝状疣在病因、临床表现、形态及治疗方面均有区别。皮赘病因不明,与皮肤老化、体重增加等有关,表现为柔软的丝状等突起,多无自觉症状,可物理治疗;丝状疣由HPV感染引起,有传染性,表现为细软丝状突起,顶端有角质物,可物理治疗,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皮赘: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胶原纤维等结构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皮赘;体重增加,肥胖人群皮赘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皮肤褶皱处反复摩擦等有关;糖尿病患者也较易出现皮赘,可能与代谢等因素影响皮肤状态相关。
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从而引起丝状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方面
皮赘:通常表现为柔软的丝状、球状或口袋状的突起,颜色多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因摩擦等出现轻度不适。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因肥胖等因素也有增多趋势。
丝状疣:主要表现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颜色可为正常肤色或棕灰色,一般顶端有角质物,好发于眼睑、颈部等部位,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者。
三、形态学区别图体现要点
皮赘:在形态图上可见其形态较为柔软、宽松,基底一般较细或有一定宽度但整体呈柔软的赘生物样,边界相对较清楚。
丝状疣:形态图上呈现为细长的丝状突起,有明显的丝状结构,顶端可能有一些角化表现,与皮赘的柔软宽松形态有明显区别。
四、治疗方面
皮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影响美观或有摩擦等不适,可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物理方法去除,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治疗时需更谨慎评估皮肤状态及恢复情况,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丝状疣: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由于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治疗时要考虑其皮肤娇嫩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且治疗后要注意局部护理,防止感染,同时免疫力较低人群治疗后可适当考虑提高免疫力的措施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