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出血热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气溶胶、虫媒等;不同类型如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性较强,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易感染需避免接触相关动物等,老年人易病情进展快要远离风险环境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人群病情复杂要注意防护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尽快就医。
一、传播途径
病毒性出血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例如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会感染,像汉坦病毒可通过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的排泄物等感染人类;还有气溶胶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质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一些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另外,部分病毒性出血热还可通过虫媒传播,比如某些节肢动物叮咬了感染病毒的宿主后,再叮咬人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人。
二、不同类型病毒性出血热的传染性特点
1.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传播,在医院中由于防护不当等情况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传播。
2.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人,在鼠类密集且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三、特殊人群的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若处于病毒性出血热流行区域或接触了相关传染源,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应避免儿童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及其分泌物等,在流行地区要加强防护,如避免儿童去鼠类易出没的阴暗潮湿角落等。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病毒性出血热后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预后相对较差。老年人应尽量远离可能存在病毒传播风险的环境,如减少前往疫区等,若出现发热、出血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3.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病毒性出血热后,病情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可能增加。这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一旦出现相关疑似症状要尽快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