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什么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两大型。无排卵性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等,病理是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无孕激素拮抗致增生后不规则脱落;排卵性功血包括黄体功能不足(多见于生育期,月经周期缩短等,病理是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致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多见于生育期,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等,病理是黄体萎缩不全致内膜不规则脱落)
一、无排卵性功血
1.好发人群及特点
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导致卵巢不能排卵;围绝经期女性则是因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发育异常,排卵稀少或不排卵。
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例如,青春期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至数月,然后大量阴道出血;围绝经期患者则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时多时少。
2.病理生理机制
由于无排卵,子宫内膜仅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当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发生不规则脱落,引起出血。在组织学上,可见子宫内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改变,如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甚至不典型增生等。
二、排卵性功血
1.黄体功能不足
特点: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有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可无明显变化或稍增多。例如,月经周期可能短于21天,月经持续时间可长达9-10天。
病理生理机制: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流产。在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中,可见分泌期内膜腺体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螺旋小动脉发育不良等。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特点:也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达9-10天,且经量增多。
病理生理机制: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异常,导致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病理检查可见月经期第5-6天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内膜,且与出血期及增生期内膜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