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以治好,常见治疗方式有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冷敷与热敷、冲击波治疗)、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工作,不同人群预后有差异但多数积极规范治疗可获较好效果。
一、常见治疗方式及原理
1.休息与制动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休息和制动都是基础且重要的措施。例如,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过度使用肌腱易引发肌腱炎,此时充分休息并制动相关部位,能让肌腱有机会自我修复。一般来说,让患病肌腱部位停止过度活动,通常需要休息数天至数周不等,具体取决于肌腱炎的严重程度。
儿童若因过度玩耍导致肌腱炎,也需严格休息制动,避免病情加重,因为儿童的肌腱还在发育中,及时制动有助于其正常修复。
2.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在肌腱炎急性期,通常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而在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不同年龄人群对冷热敷的耐受程度有差异,儿童皮肤较娇嫩,冷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或烫伤。
冲击波治疗:利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肌腱病变部位,能促进肌腱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肩部肌腱炎的人群,冲击波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治疗次数和间隔需根据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肌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不过要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差异。例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使用;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关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风险,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
二、预后情况
大多数肌腱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能够恢复正常的肌腱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肌腱炎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一些运动员若肌腱炎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影响其运动表现,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更精心的护理。同时,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预后也会有一定差异,年轻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通常恢复相对较快,而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或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但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多数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