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的引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阴道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其他病原菌过度生长)、性生活因素(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卫生习惯不良(过度清洁、不注意经期卫生)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因素、长期应用抗生素)
一、阴道菌群失调
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以乳杆菌为主,维持着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4),对防止其他病原体生长起重要作用。当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其他病原体大量繁殖,如加德纳菌、厌氧菌等过度生长,就可能引发细菌性阴道炎。例如,有研究发现,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中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少于健康女性,而加德纳菌等病原菌数量明显增多。
二、性生活因素
1.频繁性交:性生活过于频繁可能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平衡。频繁的性交会改变阴道的pH值和菌群环境,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比如,有研究统计显示,性生活频率较高的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比性生活频率低的女性要高。
2.多个性伴侣:多个性伴侣会使阴道接触多种不同的菌群,增加了阴道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从而打破阴道原有的菌群平衡,诱发细菌性阴道炎。
三、卫生习惯不良
1.过度清洁:有些女性过度使用阴道洗液冲洗阴道,这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阴道有自洁功能,过度冲洗会杀灭大量乳杆菌,为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例如,长期使用阴道洗液冲洗的女性,患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常使用洗液冲洗的女性。
2.不注意经期卫生:经期时,女性的抵抗力相对较低,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如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容易导致细菌侵入阴道引发感染,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生育年龄女性相对更容易患细菌性阴道炎,这与该阶段女性的生理特点,如阴道微生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等有关。而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由于阴道内环境与生育年龄不同,发病相对较少,但也并非绝对不会发病,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可能出现阴道菌群失调而引发细菌性阴道炎。
2.长期应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杆菌的生长,使其他耐药菌过度繁殖,从而打破阴道的菌群平衡,引发细菌性阴道炎。例如,一些女性因治疗其他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细菌性阴道炎的表现。